浙江金华市区历史建筑及遗存认养保护情况调查.docVIP

浙江金华市区历史建筑及遗存认养保护情况调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金华市区历史建筑及遗存认养保护情况调查.doc

浙江金华市区历史建筑及遗存认养保护情况调查   作者简介   方竟成,男,1954年11月出生,浙江义乌人。中国城科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员、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      一、背景情况      浙江省金华市,古属越国地,秦入会稽郡。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最早建置乌伤县,具有2300多年建城史。现辖兰溪、东阳、义乌、永康四市,浦江、武义、磐安三县,金东、婺城两区。城市面积1.09万平方公里,人口456.8万。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68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8.9亿元,人均GDP达5261美元。   金华市近年来以“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为战略主线,各项事业获得新的进展。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标志的市场经济十分活跃,以市区尼奥普兰青年集团为代表的汽车工业势头强劲。金华历为“文献文物之邦”、名人大家之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万年上山、南宋婺学、太平天国侍王府以及金华火腿和婺剧,名扬四海。全市拥有16处国家级保护文物,52处省级保护文物。3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1996年开始,历届金华市委、市政府均十分重视文化大市建设,以申报国家历史历史文化名城为重要抓手,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保存文化特色,促进保护利用文化遗产。2007年3月18日,国务院批准列金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同时,全球化浪潮不可能不对金华旧城改造产生影响和冲击。1999年前后,拆除黄宾虹故居,曾引起轩然大波。八咏路改造丢失了一些历史建筑和信息,受到一些专家批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要有2片1公顷以上历史街区,金华虽然拥有古子城历史文化区和雅畈历史街区,56处明清历史建筑,23000多平方米,略略超过底线,但属于金华名城的一个软肋。   2006年,金华市委、市政府决定重新启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原中共金华市委书记仇保兴等领导悉心指导下,首先抓历史街区保护整治,采用镶牙式保护,适当迁建历史建筑以补古子城之单薄。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察看原地保护困难重重、将面临破败而又有相当文化价值的一座清代历史建筑,决定迁至古子城,举办何氏三杰陈列馆(何氏三杰:金华藉著名教育家、史学家、编辑家何炳松;其堂弟为全美华人协会一届第一副会长、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其堂侄民国时期曾任上海市副市长何德奎)。90岁高龄的何炳棣及何氏亲属十分欣慰,捐赠文物300余件。后又由市文物局迁建一座历史建筑,作为专题博物馆载体;恢复黄宾虹故居;将造漆厂一座仓库腾空,恢复邵飘萍故居原貌,共增加古子城历史建筑近2000平方米。      二、社会力量保护历史街区的探索      上述财政投入保护的迁建历史建筑的成功,促使金华市文物局进一步的思考。一是古子城历史街区仍然薄弱,需要进一步补充;二是一些拆平空地原计划出让开发,能否改变一下思路,运用社会力量迁建历史建筑;三是在新农村建设调研中发现,数量较大的历史建筑已由于产权和居住条件差等原因,人去房空,一片破败,或屡遭偷窃支离破碎,或在虫蛀风雨摧残中倒塌,亟待探索新的保护机制。四是若采取政府迁建一种模式,在财力、物力、人力都有难度,且迁建后的利用和养护上都是难题。某地历史建筑群,均由政府投入,目前在养护和利用上都存在较大困难。市文物局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认养保护的思路。一是就地认养,专家审定方案,政府予以补助最高可达维修总投入的30%;二是迁建认养,迁至划定的古子城历史文化区区块,充实名城核心区;三是政策上明确土地国有;历史建筑迁入古子城后产权属于政府,由市文物局与认养人签订无偿使用30年认养合同;认养所有经费由认养人负责。   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审议,批准金华市文物局的建议。金华市政府于2008年5月20日出台了《金华市区历史建筑及遗存认养保护办法》(金政发【2008】46号),为金华市认养保护历史建筑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认养迁建第一期项目已竣工或基本竣工      2008年5月30日,依据《金华市区历史建筑及遗存认养保护办法》,金华市文物局在金华日报刊登了第一期认养公告。公告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15天的报名时间内共有7人要求迁建认养15幢(组)历史建筑。2008年7月4日金华市文物局召开了文物、规划等部门的专家论证会,筛选了和信园、满堂书院、五璋山房等3幢(组)历史建筑作为第一期迁建认养项目上报发改委立项审批。2008年7月11日,市发改委作出了批复(金发改社[2008]164)号,同意上述3幢(组)历史建筑作为第一期认养迁建工程,项目总建筑规模2000平方米,总投资485万元,建设资金由市财政补助37万元,其余由认养人自筹。   2008年8月15日,满堂书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