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实用:图文转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高考实用:图文转换剖析

语言文字应用 图文转换 专题 随堂演练 专题 过关检测 考点 讲练点拨 题型 探究突破 栏目顺序 返回 ● 请点击相关内容 考题 热身体验 1.(2012·天津)阅读方式在数字时代已发生变化,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近完成了“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请根据以下两个统计表简要说明调查结果。(2分) (数字媒介阅读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 (2)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选取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和数字媒介阅读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概括其特点并略作说明。(2分) 解析: (1)首先要弄清两个图表的内容,第一个图表是“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是对阅读的整体情况的统计。第二个图表是“数字媒介阅读率”,是专项统计。其次观察数据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 (2)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媒介阅读有各自的特点,只要能概括写出来,均可。要注意答题的两个要点:①概括特点,②简要说明。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金版新学案》 答案 (1) 近年来各媒介综合阅读率逐年上升,其中数字媒介阅读率近三年上升迅猛。 答案 (2)(示例)纸质媒介阅读,是最富有诗意的阅读方式,当书被一页一页地从指尖翻过,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字的优美、内容的感人,还有书的厚重、油墨的幽香。 数字媒介阅读,是更方便、快捷的阅读。读者手指在鼠标上轻轻滚动,便可自由飞翔在字里行间,自己喜欢的内容一瞬间就可拷贝粘贴完成。数字媒介抛弃了沉重的书本,让阅读更简单。”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金版新学案》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2.(2012·湖北)欣赏右边这幅漫画,请为其题诗或配文。 要求:①符合画面情景;②表达鲜明生动;③字数不超过40字 解析:首先要读懂漫画的画面组合和寓意。一只猫儿守着晾着的衣服上的鱼儿想入非非。那鱼儿也只是衣服上印的画儿。猫儿不识真假,还想着捉来解馋呢。寓意在提醒如猫儿般的人,要仔细观察,以辨真假,莫把假象当理想,方向不对,可是劳而无功哟。其次,要选择一种或文或诗的表达形式,表达出这幅漫画的内容,暗示出它的寓意或点出寓意。 答案: (示例1)鱼儿扑扑跳,猫儿哈哈笑。水快没有了,看你哪里跑?莫把假当真,请君仔细瞧! (示例2)虽说这鱼儿不在水中,那猫儿也算是饱了眼福,正所谓望梅止渴,“画鱼”充饥。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金版新学案》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3.(2011·山东,17,4分)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横线中。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网络语言发展前景调查表 (摘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 1.7 22 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 64.9 818 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6.7 84 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 26.7 336 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百分比 人数 发展前景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外,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认为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语言。 综上所述,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金版新学案》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解析:三处空白,前两处要求分别将表格中“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和“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两项调查结果表述为文字,第三处要求概括归纳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主要态度。在读懂表格的基础上,前两处的填写要充分借鉴已给出的两句表述:百分比为1.7的是“极少数人”,6.7的为“小部分人”,那么64.9的是什么人?26.7的又是什么人?想清楚这个问题,答案就迎刃而解了。第三处实际上是在对前面四项内容解读基础上的概括。概括时要归纳出大多数人对网络语言的观点。 答案 (1)大部分(或“半数以上的”)人认为,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2)不少人认为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是比较宽容的(或“接受”“认可”),同时期待对网络语言做进一步规范。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金版新学案》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新课标”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