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方法 1.根据风压定律判断风向 在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 2.根据等压线图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 第一步,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画出风向。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右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第三步,说出风向。风从哪里来就是什么风向,如画出的风向箭头为东北指向西南,即为东北风。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4.根据左右手法则判断风向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风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如右图。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5.风力大小判定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如右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2)不同等压线图上,若比例尺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右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3)不同等压线图中,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右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B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 “我国某地区”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可以认为天气系统不变,甲地以同样的速度西移;“14日6—9时的风向”说明在图示位置之后3小时之内。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迁移应用 方法一:绘图法。3小时后甲地要向西移25千米至甲,首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约45°画出风向,如右图所示。 方法二:右手法则。根据时间和速度信息,天气系统东移距离约为25千米,在这个过程中甲地两侧等压线走向基本没有变化,风向也没显著变化。伸出右手掌心朝上,四指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大拇指与四指保持45°夹角,拇指方向即为风向。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在图中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判断风向时,首先画出过某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然后结合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摩擦力,画出该点风向。5月6日14时,风向为东南的城市有北京、上海;5月7日02时,风向为东北的城市有北京、台北。符合条件的是北京。 答案 解析 关闭 D 2.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 ? ? ?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图中从高空等压面倾斜情况看,甲地高空气压低于乙地,故近地面气压高于乙地,近地面空气从甲流向乙,即从南向北;图示区域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风向偏转为西南风。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 能力突破 图解要点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知识梳理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解读:1.能够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解释太阳能分布的时空差异与昼夜温差大小等问题。 2.能够判读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图,分析逆温现象的表现与影响。 -*-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图解要点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两个能量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B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 (1)地面增温: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A升温。 (2)大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版高考名词性从句.ppt
- 2017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不等式第2讲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理.ppt
- 2017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十章统计、概率第5讲几何概型理.ppt
- 2017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ppt
- 2017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实验四.ppt
- 2017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振动和波光相对论实验十三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ppt
- 2017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振动和波光相对论实验十五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ppt
- 2017版高考英语一轮复习Unit3Lifeinthefuture考点突破.ppt
- 2017版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专题八文章段落的写作.ppt
- 2017版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专题3形容词和副词.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