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传授与审美能力培养.doc

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传授与审美能力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传授与审美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传授与审美能力培养 蔡甸职业教育中心 胡德昌 摘要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和高中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特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兼顾接受美的熏陶,从而在提高学生学识的基础上也提升其艺术素养,达到健全人格和和谐人才的培养目的。 关键词 语文 工具 基础知识 审美 素养 一、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是以言语为载体的思想、文化和精神的有机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决定了其课程的开放性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就是说,语文应该是提升学生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而素养的提升又必须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并要求教师尽可能做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在基础学科中,不管是对应试教育还是对素质教育来说,语文学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的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从学科地位和作用的角度看,语文学科本身也具有工具性、基础性和人文性特征。 我们一直把语言文字看作是思维和表达的工具,这也是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一个基本的特点:工具性。但也必须承认,语言文字同时也是思维和表情达意的材料。从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功能看,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思想、文化的载体,他的工具性也就得到体现。语文教学的基础起点,就是从他的工具性开始入手。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文段、作文,还有朗读、背诵、说话等内容的传授,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基本使命。 同时,语文教学活动中,课程借助的文本材料,要多关注的是人类悠久、灿烂的文化,正是通过语文活动达到对学生的人文情感熏陶。事实也如此,我们的各种语文教材的语言中布满了人类丰富、美好的情感,不仅在选作课文的童话、诗歌、散文、小说里,在编者精心设计的训练里,在与学生的任何语言交流中,甚至在大多数实用文体中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人类应有的美好情感。所以说,我们的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二、高中语文教学承载任务的特殊性 知识传授与审美能力培养貌似矛盾,实则一体,因为高中语文要求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高中学生特定的年龄阶段和其知识积累程度,决定了他们具有更强的接受能力,这也是我们高中知识的传授和审美能力培养的前提基础。重视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的人文内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高中语文教学承担的有别于小学初中任务。 从语文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承担的首要也是基本任务。而目前通过高考这种形式来进行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模式,恰恰强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工作。这一点,目前教育做到了且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中那闪烁着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无不体现主体意识、责任感、独立人格等,包括文化的精华、生命的价值、人间的真情、做人的真谛、生活的激情,生命的感悟,等等……“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历经变迁,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高中语文课中审美元素所具有的形象生动性、个性的鲜明性、和谐共振性、内涵的丰富性、信息的综合性及情感焕发力,都是其他学科难以媲美的。《雨巷》中的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给人丰富的想像空间,丁香的美赋予姑娘,象征诗人心中高洁、美丽的理想;《荷塘月色》中那荷塘月色醉人的神韵,精美如诗的语言,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再别康桥》中优美的音乐般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画面之美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像,建筑之美匀称、整齐…… 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就必然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其审美能力的任务。 三、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代教育史上,我国语文教学走过了曲折坎坷的历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语文重在“思想”,政治宣介的意味很重,凡事必与意识形态挂钩;八九十年代,语文教学重在“知识”,受工具论思想主导,语文一度走向了语言教学的死胡同。按照事物向上向前发展的一般规律,21世纪的语文应该令人走出过往的偏执,去更加关注教育的对象——人,但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在声、光、电所谓多媒体教学等花样百出的手段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主体”的说法也仅仅是口号罢了。学生眼里只有老师,老师眼里只有自己。课堂节奏太快,师生们总是一路狂奔,根本来不及欣赏沿途的风景。当一节课被演绎成了教师大秀个人“才华”的舞台时,学生便成了附属物,语文就会因此变得面目可憎。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继续推进,而语文课堂也以纷繁复杂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眼前,诸如“创新课”、“表演课”、 “煽情课”等等不一而足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