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六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COD Cr )
案例 一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碘量法)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程度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 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操作技术。 二、原理 溶于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当水体受到还原性物质 污染时,溶解氧即下降,而有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呈过饱和,因此,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受污染的程度。 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为:氢氧化亚锰在碱性溶液中,被水中溶解氧氧化成为四价锰的水合物H4MnO4,在酸性溶液中四价锰氧化KI而析出I2。析出碘的摩尔数与水中溶解氧的当量数相等,因此可用硫代硫酸钠的标准滴定。 三、步骤 1、将洗净的250 ml碘量瓶用待测水样荡洗3次。用虹吸法取水样注满碘量瓶,迅速盖紧瓶盖,瓶中不能留有气泡。 2、取下瓶塞,分别加入1.0 ml硫酸锰溶液和2.0 ml碱性碘化钾溶液(加溶液时,移液管顶端应插入液面以下),盖上瓶塞,注意瓶内不能留有气泡,然后将碘量瓶反复摇动数次,静置,当沉淀物下降到瓶底后,轻启瓶塞,加入2.0 ml硫酸(移液管插入液面以下)。小心盖好瓶塞,颠倒摇匀。此时沉淀应溶解。若溶解不完全,可再加入少量浓硫酸至溶液澄清且呈黄色或橙色(因析出游离碘)。置于暗处5分钟。 3、从每个碘量瓶内取出2份100.0 ml水样,分别置于2个250 ml碘量瓶中,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当溶液呈微黄色时,加入1%淀粉溶液1 ml,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为止,记录用量。 四、数据处理 ? 溶解氧浓度(mg/L)= 式中:C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V1-----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 0.0253 mol/L 五、思考题 1、水的溶解氧大小说明什么? 2、测定水的溶解氧有何意义? 3、水的浊度大小说明什么? 案例二 水 的 浊 度 测 定 (浊度仪法) 一、原理 当光束通过试样浑浊度时,其光能量就会被吸收而减弱。光能量减弱的程度和浑浊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符合比耳定律,即: T=I0/I ㏒ I0/I=K.C.L A= K.C.L 式中: T---投射比 A---吸光度 C---水样的浑浊度 I0---入射光强度 I----透射光强度 K----吸收系数 L---浑浊度的光径长度 由上式可知,当入射光强度、吸收系数、和水样浑浊度的光径长度不变时,透射光的强度按水质浑浊度变化而变化。 二、操作步骤 1、仪器使用前,应先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旋钮的功能。 2、接通电源开关,打开试样室盖,把注入零浊度水试样槽放入试样室内,合上试样室盖,使仪器处于校零状态,调节“调零” 旋钮使显示器为000.0附近预热15分钟。 3、取出试样槽合上试样室盖,同时记下显示的读数,以便仪器有零漂现象时参照此读数校准零位,不必再用零浊度水重复上述校零过程。 4、换上被测定的浑浊度溶液置于光路中,合上试样室盖,读取仪器显示出的被测溶液的浊度值。 三、结果表达: 由仪器显示的浊度值以 度 表示。 五、注意事项 1、试样槽右端有号码的一面对着试样室右端放入,以免引起测定误差。 2、仪器停止工作时,必须将仪器上的电源开关关闭并切断电源。 3、仪器应保持清洁干燥,存放的室内要保持环境温差小,用后擦洗干净,防止光学零件受潮,影响仪器使用的准确度。 4、 试样槽两端光学玻璃不应有水迹和污垢,测定完毕用清水洗干净,擦干后存放。 5、连续测定几种水样时,若被测试样浊度低于前次时,必须将样品槽冲洗干净,并用被测试水样润洗后才能进行测定,否则会影响被测低浊度水样的准确度。 6、不准用纤维纸和带纤维丝的材料擦光学玻璃表面,否则纤维物会给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带来影响。 案例三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 一、目的 1.学会使用溶解氧仪。 2.掌握测定水中溶解氧的一 种方法。 二、原理 膜电极法是利用只能透过气体而无法通过溶质的膜,当在其两端外加电压的作用时,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产生了与氧分压成正比的电流,公式为: l = k·n·F·A·Cs·P/d (1) 式中:k:常数;n: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P:薄膜的渗透系数;d:薄膜的厚度;A:阴极面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来流不均匀性对冷凝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学CFD-NHT .PDF
- 条形基础受均布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附加应力系数.PPT
- 材料科学-8.PPT
- 来稿日期:2006年7月25日拟投栏目: E-mail:hehehe100 - Clip2Net.DOC
- 杨义涛导师介绍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教育.DOC
- 松柏楼公共区域设施使用租赁申请表.PDF
- 松潘-甘孜地体内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 定年及其构造 - 岩石学报.PDF
- 松辽盆地北部正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 天然气工业.PDF
- 服务学习心得 1004231 张耕玮 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学习经验,感谢 .DOC
- 板翅式换热器物流分配特性的实验研究 - 物流产业大数据平台.PDF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