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生平介绍袁宏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袁宏道生平介绍袁宏道

第八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生平介紹 袁宏道性格特色 袁宏道名作欣賞 袁宏道文學成就 相關文學理論 課文賞析 文章結構表 其他補充資料 問題與討論 牛刀小試 圖源出處 袁宏道生平介紹 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生於明穆宗年間(一五六八﹚,卒於明神宗年間(一六一○ ), 享年四十三歲。 袁宏道生平介紹 家風仁厚,任俠好義 曾祖父曾率鄉里子弟擊退盜賊,並在荒年時賑濟災民。 祖父於飢荒時,借貸於民,卻燒毀借據,不予追討。 父親曾中秀才,博覽多聞,但未入仕途。 舅父一為舉人,一為進士。 袁宏道生平介紹 少年雋才,青年及第 十六歲於城南結詩社,自為社長,頗有聲名。「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師之,奉其約束,不敢犯。」(見袁中道〈袁中郎行狀〉 )可見其聲譽。 二十二歲考進士,名落孫山,拜會李贄,袁宏道因此留住三個月。 袁宏道生平介紹 註:李贄,是泰州學派的重要人物,其人品行端正,但行為狂蕩,極欲打破舊有的理法教條,在當時朱熹學說籠罩特重禮義教化和 社會秩序的學術環境中,引起衛道人士的反擊,而李贄依然力倡學說不遺餘力。袁宏道受到他的影響頗深。 袁宏道生平介紹 李贄稱他:「識力膽力,皆迥絕於世,真英靈男子。」 萬曆二十年登進士第,年二十五。歸家讀書,袁中郎有詩曰:「歸來兄弟對門居,石浦河邊兩結廬。可比維摩方丈地,不妨揚子一牀屋。」 袁宏道生平介紹 六百日縣令,清廉果斷 初仕:江蘇吳縣縣令(萬曆二十三年春-二十五年春)。 視作令如奴、如妓,其間七次陳請去官,歷「六百日縣令」。 袁宏道行為灑脫,但為官任事卻極具膽量,杜絕貪汙陋規,斷案明快公正,使吳縣大治,宰相申時行歎道:「二百年來無此令矣。」 袁宏道生平介紹 屢次上書辭職,前後七次,終獲批准。 自云:「弟作令備極醜態,不可名狀,大約遇上官則奴,候過客則妓,治錢榖則倉老人,諭百姓則保山婆,一日之間,百煖百寒,乍陰乍陽,人間惡趣,令一身嘗盡矣。」 辭職書中說:「病起於鬱,鬱起於官,若官一日不去,病何得一日痊哉?一切藥餌,皆為治標,唯有解官,是攻病本。」 袁宏道生平介紹 再仕再辭,柳浪隱居 萬曆二十五年辭官後,與好友漫遊杭州、西湖等地,寫〈西湖雜記〉十六篇。 二十六年任順天府教授,再升國子監助教、禮部主事(掌禮文、貢舉、學校等事)。 後又因病辭官回家,袁宗道死,無心作官,隱居城南,種柳萬株,名曰「柳浪」。 「吏隱」哲學:作官又棄官,棄官又復官,置身於朝堂之中而有山水之想,把作官當作「吏隱」。 袁宏道生平介紹 三度出仕,政績卓著 萬曆三十四年迫於現實,北仕京師。 (1) 吏部驗封主事:正六品,掌封爵、襲蔭、褒贈等事。 (2) 稽勳郎中:正五品,掌勳級、名籍、喪養之事。 提出「歲終考察群吏法」,成為定制。對澄清吏治頗有貢獻。 萬曆三十八年辭官,於江陵沙市建「硯北樓」,九月即病逝。 袁宏道性格特色 袁宏道個性直率自然,透過其詩文可了解其性格的特色:  1. 個性率真,不耐官場生涯   「自思入仕多年,絲毫無益於白髮,而又重其怒,真不成人也。」(〈與劉行素書〉)   「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為尤苦,若作吳令則苦萬萬倍,直牛馬不若矣。」(〈與沈廣乘書〉) 袁宏道性格特色 2. 性愛山水,閒適任真 (1) 以風雅自命,好談禪、遊山水,自稱有「山水癖」。 (2) 自云:「性之所安,殆不可強,率性而行,是謂真人。今若強放達而為慎密,強慎密而為放達,續鳧項,斷鶴頸,不亦大可歎哉!」  袁宏道性格特色 「湖山可以當藥,青山可以健脾。逍遙林莽,敧枕岩壑,便不知省卻多少參苓丸子矣。」(〈與楊鄖陸書〉)    「借山水之奇觀,發耳目之昏聵;假河海之渺論,驅腸胃之塵土。」(〈與陶石簣書〉) 往復於仕、隱之間,萬曆二十三年~三十八年十六年間,實際任職不過六年。 袁宏道文學成就 傳世作品有詩一千七百多首, 遊記、書札、日記、傳狀、碑文、雜文等近六百篇。 山水遊記獨步一時,情、景、意、趣俱佳,不托興,不議論,自然呈顯內心的愉悅與性靈的自在。晚期散文家張岱說:「古人記山水手,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寓山注跋》)。 散文多為小品文,內容情真意切, 筆調清雋爽朗,具性靈之美,對晚明小品具有積極的催生力量。 相關文學理論 明代散文的演變: 大致可分為五期: 第一期: 從開國初年,到永樂初年。這時期,散文家尚未分派,散文較有現實內容,黃宗羲說:「有明文章,莫盛於國初。」因此,可以說此期的散文,是明代散文較好的階段。 代表作家有宋濂、劉基、王禕、方孝孺四家,文章氣勢深閎,有開國氣象。 第二期: 從永樂初年,到成化年間。這時期較長,是一個太平盛世。領導文壇的作家有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 所寫作品後世稱為「臺閣體」,文章雍容和平,精警不足。 第三期: 從弘治到正德年間。這時期,太平景象已消失。初時,有李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