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资料汇编-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必修1].docVIP

高中地理教学资料汇编-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3.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4.地球表层的特征。 【】【】通常我们印象中的地球外界是陆地和海洋表面,实质上从太空看到地球它不仅包括陆地和海洋表面,还包括周围的大气层。从大气层外缘向地球中心过渡,其地球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方式都有所不同。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 ??  其中岩石圈、地幔和地核称为地球的内部构造,即地球固体表面以内的构造。 ?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为地球的外部构造,即地球固体表面以外的构造。 ??一、 地球的内部构造莫霍面古登堡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3)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3.生物圈 (1)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一 地壳含义:地壳是指地球固体表面至莫霍洛维奇面之间的厚度极不一致的岩石圈的一部分。 ?? 莫霍面确定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和存在状态,不能采用直接观察的方式,而主要是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确定的。如果地球内部是均质的话,那么,地震波传播速度则不会有变化。但事实上相反,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发现在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平均35km处,地震波突然发生变化,表明在这个平均深度以下,物质组成和存在状态发生了不连续变化。这个不连续面即称为莫霍洛维奇面或简称莫霍面。 ?? 地球固体表面至莫霍面空间的部分即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厚度不同地区地壳的厚度变化很大,大约变化在5-70公里之间,世界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km。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地壳厚约70km,太平洋底部地壳最小厚度只有5km左右。 ??3物质组成和结构 ?? 根据物质组成和结构可将地壳分成两种类型:①大陆型地壳,其结构如图。 ?? ?? 风化壳是地表各种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碎屑物或粘土物质,厚度不大。硅铝层的化学成分以O、Si、A1为主,Na、K也较多,该层包括沉积岩层和花岗岩层。两者的形成机制不同,以后我们还要详细介绍这一点。硅镁层的化学成分也以O、Si、A1为主,但Mg、Fe、Ca等成分的含量较硅铝层增高,因此又称为玄武岩层。因此可见,大陆型地壳具有下列两个基本特征。 ??Ⅰ地壳厚度较大。 ??Ⅱ具有双层构造,即在硅镁层以上有很厚的沉积岩层和花岗岩层。 ??②海洋型地壳 ??可见海洋型地壳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 Ⅰ地壳厚度较小 ?? Ⅱ多具单层构造,即硅层很薄或根本不存在。 ??二地幔1.含义:指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的圈层。古登堡面也是地震波向下传播的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界面,证明古登堡面以上和以下的物质组成和存在形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夹在两面之间的圈层即为地幔。2.厚度:约2865km。即地表以下35—2900km。3.物质组成和结构:虽然地震波在地幔层的传播是比较均匀的,但也有次一级的不连续变化、据此又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上地幔 ?? 在了解上地幔时,希望大家明确这样几点:深度为35—1000km化学成分SiO2较地壳少,MgO的Fe2O3含量增加,与橄榄岩石的成会相似,故又称其为橄榄层。温度高达1200—1500°C,岩石呈熔融状态,所以又称其为软流层。为火山喷出物和地震的发源地。 ??下地幔 ?? 在了解下地幔时希望大家明确以下几点:深约1000—2900km含金属物质明显增多压力高达38—140万个大气压,物质密度很大为3.31—5.62g/cm3 ??三地核 ?? 所谓地核即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到地心的地球部分。关于地核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目前还有很大的争议。一般认为,地核又可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 ?主要组成物质为Fe,Ni,还有Si和S等轻元素,温度和压力都很大,压力达300—360万个大气压,温度为2000—3000℃,物质存在形式可能是液体,但密度很大,地心达13 g/cm3,比金的密度略小一些(15—19 g.cm-3) 大气圈 ?? 含义:是指环境地球固体外壳的气体圈层。 ?? 厚度:其边界高度目前尚未确定,因为大气圈的密度自地面向宇宙空间是逐渐过渡的,没有明显的界面。有人认为地球固体外壳以上1200km高度是大气圈的上界。 物质组成和结构 ? ?地球大气主要由氮和氧组成,两者之和约占大气总质量的99%其次还有CO2、水汽、氢、氦、氩、氪、氙、氡、及O3(臭氧)。自地面向上,大气圈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等。其中对流层是地球雷、电、风、雨、冰、雪等天气现象的发源场所,而且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关于各层次的具体和详细情况我们将在第三章大气中介绍。水圈 ?? 含义:水圈是指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所构的连续圈层物质组成。 ?? 主要是O和H,此外还有Cl、Na、Mg、S、Ca、K、C、B等元素。它是生命存在的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