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方案
第 31 卷 第 15 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31 No.15
2015 年 8 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ug. 2015 231
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1,2 1,3※ 2 2 2 2
甄丽莎 ,谷 洁 ,胡 婷 ,刘 晨 ,贾凤安 ,吕 睿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凌 712100 ; 2.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西安 710043 ;
3. 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凌 712100 )
摘 要:为了探讨不同初始浓度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机制,以石油降解菌剂和腐熟鸡粪为调理剂,研究了初始浓度
分别为 5 000 (T1 )、10 000 (T2 )和 50 000 mg/kg (T3 )的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过程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动力学特
征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堆腐化修复过程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常数分别为 0.012、
0.094 和 0.050 d-1 ,半衰期分别为 6.79、7.37 和 13.86 d。整个堆腐过程石油烃类污染物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 112.08、230.05
和 887.93 mg/(kg·d)。3 个处理的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和碳源利用率(除芳香烃类化合物
外)随堆腐进程的推进逐渐升高,在堆腐中、后期达到最大,T3 处理显著高于 T1、T2 处理。多聚物类和糖类代谢群是
堆腐体系中的优势菌群。主成分分析表明 3 个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差异显著(除第 9 天外),起分异作用的碳源主要是糖类
和羧酸类。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均一度指数随堆腐进程的推进逐渐升高并在堆腐后期达到最大,与 T1 处理相比,
T3 处理分别高了 0.21%和 17.64%,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微生物群落优势度指数在中期达到最大,T1 处理分别
比T2、T3 处理高 2.12%和 9.44%,3 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堆肥结束时 3 个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seed germination
index, SGI )分别比堆腐初期提高了 18.26%、20.42%和 36.41% 。该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不同程度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
复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污染;土壤;堆腐,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降解动力学,微生物群落结构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5.15.032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5)-15-0231-08
甄丽莎,谷 洁,胡 婷,刘 晨,贾凤安,吕 睿. 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J]. 农业工
程学报,2015,31(15):231-238.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5.15.032
Zhen Lisha, Gu Jie, Hu Ting, Liu Chen, Jia Feng’an, Lü Rui. Kinetics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in soil and divers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y during composting[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