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考点突破课件:3-2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四品味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在此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往往给某些诗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位诗人的诗作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诗人的全部作品都是一种风格。我们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还是应当就诗论诗。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 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豪放词的语言绝不婉约,而婉约词的语言绝不豪放。因此我们鉴赏诗词的语言风格,难免用到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1.豪迈雄奇 此种风格的诗,多用气势磅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全诗的语言呈豪放的风格,请结合具体的诗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就是诗题中的董大。诗人起笔便渲染了一个荒凉、凄寒而又令人仿佛没有了着落的送别背景。诗的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劝慰朋友,话说得响亮有力,充满着激励、信心和力量。此诗一反某些赠别诗的那种凄清缠绵、低回流连的情调,表现了送别时刻的一种超乎他人的昂扬和悲壮;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给后人以启示,“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答案] 诗的前两句写景,如“千里黄云”“雪纷纷”,天地之广,风雪之大,景物之壮阔,折射出诗人心胸之壮阔。后两句言情,“天下谁人不识君”,悲壮之中充满信心。“天下”与前面的“千里”相照应,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诗人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 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言风格的分析。虽然大家对顾炎武的诗风可能不太了解,但题干中引入了杜甫,并有“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一句作提示,因此,要求我们对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杜甫后期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中,形成了以沉郁顿挫为主的诗歌艺术风格。如杜甫的《登高》借江边萧瑟苍凉的秋景,写出了诗人晚年的不幸遭遇和深沉悲愤的心情。掌握了这些,再参看注释,应当不难作出正确回答。 [答案] 这首诗的风格特征是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诗人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遇、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3.悲壮慷慨 此种风格的作品,含意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请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悲壮慷慨”的语言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诗是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东征时所作。由于武攸宜的轻率和无能,致使东征军全军陷于覆没境地。陈子昂两次进谏,并自告奋勇,“乞分麾下两万人以为前驱”,结果武攸宜恼羞成怒,反将他贬为军曹。陈子昂“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而作此诗,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怀。诗中尽管没有提到具体环境,却创设出一种辽阔幽远、空旷苍茫的意境。 [答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主人公在时间上的孤独,无论在前朝,还是后代,都无与“我”相知的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现了主人公在空间上的孤独,纵有天地之阔,依然没有能与“我”相知之人。于是,在时间仿佛凝固、空间辽阔无垠的大地上,寂寞地站着一位诗人,感叹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英语-3c).ppt
- 2015人教新目标九年级英语Unit8(全单元优质)课件.ppt
- 2015北京中考试题及答案.doc
- 2015句子运用(17页).ppt
- 2015北京高三西城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
- 2015合肥二模海量词汇疯狂记忆.ppt
- 2015四级核心词汇大全.doc
- 2015四川理数解析版.doc
- 2015历史二轮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ppt
- 2015名师一号 外研版 6-2.ppt
- 2015初一地理七下复习.ppt
- 2015届高考英语(新课标通用)一轮复习讲义:必修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doc
- 2015届高考英语(大纲版)一轮复习多媒体教学课件:《Friendship》.ppt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 Unit1.ppt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 Unit5.ppt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 Unit5.ppt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 Unit4.ppt
- 2015届高考英语二轮训练:专题12 代词(Word版含答案).doc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5 Unit1.ppt
- 2015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6 Unit1.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