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孩下痢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婴孩下痢门

婴孩下痢门普济方卷三百九十六 婴孩下痢门 一切痢附论   夫小儿八痢。曰冷。曰热。曰疳。曰惊。曰冷热不调。曰休息。曰瀼。曰蛊毒。诸痢。无积不能成。冷痢白积。热痢赤积。冷热不调。积下赤白。疳痢黄白。积下无度。惊痢青积。休息痢。粪黑如鱼肠。愈而复作。瀼痢。停积不下。肚大。饮食不为肌肤。气息大便秘涩。疼痛啼叫。蛊毒痢。下紫黑。不可不详参。略具数方。量大小以方药斟酌用之。   痢与泻名虽不同。感受之源一也。胃为水谷之海。其精华则流布以养五脏。其糟粕则传送以归大肠。葛氏曰。内由肠胃虚冷。乳食积滞。外因感冒寒热所伤。遂成泻痢。杨氏曰。伤风者。自汗恶风。痛引腰脊。鼻塞项强。夹寒者。筋节拘急。面惨恶寒。伤暑者。面垢烦躁。渴饮水浆。背寒自汗。伤湿者。肌肉虚浮。身痛重著。冷则肠鸣肚疼而手足清冷。热则烦躁身热而手足温热。不调者。乍涩乍冷。热积于内者不能去其积。徒以冷药解之。热气无所发泄。故冷热相搏而下注。或冷积于中。不能去其滞。徒以热药压之。冷积不能宣通。故冷热相干而成泄下。伤食一证。食饥伤饱。胃不能消。心腹膨胀。所下酸臭。夜热昼凉。泄者。若脾胃合气以消水谷。水谷即分。安有所谓脾积而泄也。痢之赤白。其赤者。热乘于血。血渗大肠则赤也。若风邪夹热。则所下黄而赤焉。白者。冷搏肠间。凝滞则白也。若寒邪并之。则所下白而黑焉。冷热相交。故赤白相半。重者状如脓涕而杂之。轻者。白涕中间微有黑缕。内挟风邪。故清血注毒于肠胃之间。则下如豆汁或有瘀血也。   痢频不食。腹胀喘粗。下粪如黑漆。身热渴。脉大者。皆不可治也。   杨氏曰。究以受病之源。决以对病之药。大要散风邪。行滞气。消积滞。开胃脘为先。不可便用肉豆蔻、诃子、白术辈。补住寒邪。不可误投罂粟壳、龙骨、榴皮等闭涩肠胃。邪气得补而愈胜。肠胃涩滞则肿胀。日久淹延而未愈也。至若泄泻之后。腹满身疼。厥逆。是为表里俱病。急与理中汤温里。仍以桂皮汤解表。活人书已言之。泄泻而面色青惨者。肝经受寒。寒为肝之贼。木能胜土。古人虑之。特设当归厚朴汤以活之。玄机论曰。大便黑者。虽瘥。痢出于积滞。积。物积也。滞。气滞也。物积欲出而气滞之不与出。是以下坠里急。乍起乍止。日夜频并。多因伤暑伏热、食啖热毒之物而得。物积。用巴豆、大黄辈。气滞。用枳壳、桔梗、青皮、蓬术等。以黄连丸佐之阿胶丸。乃大肠虚滑。有热毒留滞。则能疏导。无热毒则能安愈。无阿胶丸。即以当归、青皮、赤茯苓、黄连、阿胶炒作剂。入乌梅浓蜜同煎。甚能荡涤恶秽。积滞既去。痢数渐疏。调以木香、茯苓、缩砂、白豆蔻、陈皮、甘草和胃。食后。以真人养脏汤易简断下汤。可止则止。   下痢虽曰有积、有暑。如用药不效。即是肠胃有风邪冷热。如热者、赤者。宜败毒散。冷者、白者。宜金不换正气散加木香。   下痢壮热。须用败毒散。如陈米饮。调五苓散佐之。或下阿胶丸。   凡卒暴注下。皆因乳食不节。脾胃伤胃湿热水谷不分。洞泄不止。夏热饮水食冷之由多有之有可便服止泻。及温暖之剂必成里急后重。成痢积也。凡痢疾不进乳食。此乃邪气疫毒传入脏腑。必成噤口痢。九死一生。先当用败毒散加陈糯米一百二十粒。服之效。   伤食痢。乃哺乳太饱。损伤脾胃。不能消化。遂成积痢。其证夜热昼冷。气急发渴。目胞肿。肚硬。下痢酸臭。汤氏曰。此泻难止。亦不宜补。当应紫霜丸或五积丸。白汤下。取其积。虚者。调消积饮吞下。补脾止痢。消积饮同益黄散煎缩砂汤调服。   热血痢。里急而痛。已疏通而下吐。乃荣血亏少。当于药中以川芎为佐。以调荣血。   凡小儿患痢之时发热。久积气虚。其脏腑虚。急作热。此属恶候。终见痢后作热。此儿脏腑虚弱。同于虚热主治。其或三焦热。引饮不歇。四肢浮肿者。理宜温补脏腑。散除湿气。喘则难治。凡痢热、疳热、吐泻热。不可发散退热。不佐寒凉药。但理其病源。调其脏腑。和其荣卫。生其胃气。令进饮食。加与痢药服之。参酌赤白多少。脓血相杂。里急后重。用行血厚肠胃。和中脘。温脏腑。其热自然退愈。凡小儿患痢。不问轻重。悉忌荤腥、冷热、炙火□尃、腌咸、阴毒之物。若恣口腹。愈而复作。若要永安。须用戒绝之矣。   赤痢。当用黄连、地榆、罂粟壳、阿胶等药。白痢。当用乾姜、诃子、龙骨、人参、豆蔻等药。赤白痢。当用没石子、黄连、豆蔻。噤口痢。治当用先助胃壮脾。渐能入食。始用木香、橘皮等药。若更虚弱。加以附子。依此调理数日。饮食颇进。渐有黄粪夹杂。脾胃渐能布化。当以去积药下之。若据幼幼新书。皆用褊银丸。今之小儿。非上古禀受之比。久痢。肠胃已薄。岂宜用腻粉药以取之。若执方。反成大害。余治痢之法。若欲取积。只用官局进食丸。甚稳。虽取积而又能治痢。万无一失。积已下。急以四君子汤加豆蔻、诃子补之。以常服厚肠药丸。此得效之法。然有准定。恐孩儿有虚实。又当随机变化。虚极者。加以附子之属。   凡痢久则冷。肿满。下焦偏冷。上焦热结。熏蒸于肝。则眼昏生翳。古今八痢者。因触八邪所得。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