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言文常用虚词和实词.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常用虚词和实词 一、虚词: (一)而 1、表承接关系:之后,然后(“而”前后两个动词在时间上有先后区别且有承接关系) 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顺 2、表并列关系:又、一边……一边、或不译(“而”前后的内容彼此地位平等,或两个动作同时间发生) 例:使之冲烟而飞鸣 泉香而酒洌 往来而不绝者 任重而道远 接 3、表修饰关系:着、……地(“而”前是状语,修饰形容“而”后的动词谓语) 例:久而乃和 杂然而前陈者 4、表递进关系:而且、并且(“而”后意思比“而”前意思更进一层) 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温故而知新 转接5、表转折关系:但是、却、可是、然而 例:学而不思则罔 6、表因果关系:因而、所以 例:感极而悲者矣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矣 7、句子之间或句内语言内容之间的连接:无义(或表示“如果”、“却”的意思) 例:而或长烟一空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二)之 1、代词:(代替句中的人、事、物)他、她、它、这件事、这样的 例:友人惭,下车引之 环而攻之而不胜 属予作文以记之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公输为楚造云梯之械 共工怒触不周之山 2、助词: A、结构助词:的 例:山间之朝暮也 B、主谓之间,取独:无义 例:当余之从师也 C、音节助词:无义 例:公将鼓之 怅恨久之 久之,目似瞑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宾语前置的标记:无义 例: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 3、动词:到、去、往 例:辍耕之垄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鲍浩然之浙东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相当于“以”:(意思得看具体语境)例:局促一室之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三)焉 1、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例:且焉置土石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陈述语气助词:了 例:因以为号焉 3、人物对话语言中:啊、呢 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4、相当于“于此”的结合: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相当于“之”:(代词)它,指代“这件事” 例:父异焉 见贤思齐焉 (四)以 1、动词:认为、以为 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皆以美于徐公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2、介词:用、凭借(依靠)、根据、按照、拿、因为、把 例:必以分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醒能述以文者 策之不以其道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连词: A、表目的:来、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B、表结果:以致 例: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4、相当于“而”: 例: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计日以还 俯身倾耳以请 卷石底以出 5、“以”通“已”; 例:固以怪之矣 6、助词:的 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7、动词:任用 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屈原《涉江》) 8、“以”与“为”组合使用: A、以为:认为 B、以(之)为:把……当作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五)乃 1、副词: A、连接副词:于是,就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情态副词:竟然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时间副词:才、始、刚刚 例: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动词:是 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代词:你(的) 例: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六)其 1、代词: A、人称代词:他、它 例:卜者知其指意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B、指

文档评论(0)

pjho8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