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翻译方法总结
1、保留法。在文言句子中,凡是涉及纪时(年、月、日)、封号(帝号、年号、官爵名)、物名(国名、地名、人名、器具名、典章名)等,都可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搬抄即可,不必翻译。因为此类词语无需也无法用现代汉语进行对译,如果硬作翻译,反会弄巧成拙、让人啼笑皆非。
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2005年福建卷)此句中“吴王、勾践”是人名,“姑苏”是地名,翻译时就不需译出。
又如:“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2001年全国卷)此句中,“骑劫”是一位燕将的姓名(据原文中“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的一句推断为人名),不能错译为“骑兵劫持”之意,否则,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2、剔除法。文言文中常存在一些这样的虚词,它们在句中无实际的翻译意义,仅仅起到语法作用,如句首发语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倒装句式的标志词、句中表停顿的语气助词、衬音助词、表敬副词、偏义复词的衬托成分等。尽管它们在原句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译句时,却无法用对应的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可剔除不译。剔除后,不影响译句的正确和通顺。
如:“盖当时视他驿为壮。”(2005年浙江卷)此句中“盖”是句首发语词,无义,在翻译时应该剔除,而不能“臆”译为表推测的“大盖”之意。
又如:“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 (2006年浙江卷)此句中“同类之相咬”的“之”用在主谓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必译。
3、添补法。文言句子常存在省略的现象,或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等,在翻译时,需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添补出来。惟其如此,译后的句子才显得完整、通畅、达意。
如:“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此句中划线的部分在翻译时必须补出省略的成分(“何(听朝)罢晏也”),才能做出正确的翻译(“为什么散朝这么晚?”)。
又如:“故吾继之,述而不作。”(2005年上海卷)此句在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分,可译为“所以我现在继任杭州刺史,只能记述(亭的优美之景)而不能再建造(其它亭)了”。如果省去后半句括号内的补充译文,译成“只能记述而不能再建造了”,就会显得令人费解!
4、替换法。有些文言词语随着时代的演变,词义发生较大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江”,古特指长江,今泛指一般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臭”,古泛指一般的气味,今特指臭气),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牲口,今已无此义)……甚或有些词语已经不再使用。因此,翻译时,这些词语必须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无论如何不能拿古义视为今义。
如:“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2005全国卷Ⅱ)此句中的“妻子”在古文中的意思为“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词义缩小了,仅指“妻子”而已。因而,在翻译时须用“妻子和儿女”加以替换。
5、调序法。由于语言的演变和发展,有些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等。对于这些特殊句式,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将语序重新调整,得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如:“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2004年全国卷)此句属于状语后置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序,因此,翻译时应调整过来,可译为“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
又如:“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此句属于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应把前置的宾语调整过来(即“其谓李将军也?”),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可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
6、释义法。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为阅卷方便,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而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体现在句中的关键词。在答题时,如能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准确的翻译,就能轻易地得分;若翻译错误,或不准确,就会遗憾地丢分。如何翻译这些关键词呢?
①联想课文推断。在翻译时,我们常会遇到一些“熟悉的陌生词”,左“推”右“敲”之余,仍不得要义。殊不知,这些翻译上的“拦路”词,却是课文中的“熟词”。此时,你若能联想到课文中有关词句的用法,互为比较,辨析异同,就能准确地推断出它的含义。
如:“《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2007年诸暨市期末卷)此句中“有奇”二字,易错译成“有奇特的景观”。如果能联想到初中课文《核舟记》中“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此句学生皆知其译意为“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就可准确地推断出试题中的“有奇”为“多”之意。
又如:“亡何花开,薄如蝉翼。”此句在翻译时如不作联想,颇为棘手:句中“亡何”究为何意?若能联想起课文《促织》中“无何,宰以卓异闻”,便会疑窦顿消,豁然开朗:“无何”为“不久”之意,而“亡”通“无”,“亡何”即“无何”,则可译为“不久”,此句就能顺理地翻译为:“不久,花开了,花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