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5日(星期一)【阅读128之三(总1186】---文章的“样子”(大地漫笔.docVIP

2016年9月5日(星期一)【阅读128之三(总1186】---文章的“样子”(大地漫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9月5日(星期一)【阅读128之三(总1186】---文章的“样子”(大地漫笔

文章的“样子”(大地漫笔·编辑丛谈) 周舒艺 《人民日报》(2016年09月05日24版:副刊)   据说,一篇好的文章是该有个“样子”的。这“样子”如果拼成实物一定很怪,可是用于描述文章,倒是很形象。元代文人乔梦符曾经给它画了个像——“凤头”“猪肚”“豹尾”。其实,这个比喻的意思众所周知: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美丽而精彩,主体要像猪的肚子那样饱满而充实,结尾则应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   这是个老而又老的比喻了。突然想起来,是因为我前些日子在网上看了一部电影。影片的开头很是吸引我,接下来的发展也非常好看,顿时为自己选中一部不错的电影而高兴,同时更期待着这部电影最后精彩的结尾。然而让人失望无比的是,影片的结尾却落入俗套,毫无新意。一部本可以成为佳作的电影,却因为一个失败的结尾而满盘皆输,实在可惜。   当然,相比那些刚看了开头就被放弃的作品来说,这部已经精彩和幸运许多。曾经还看过一些电视剧,与前面所说的情况相似——开头吊足人的胃口,可是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却拖沓无比,最后终于“拖”到了结束。   凡此种种,大概都不能称之为一部好的作品。   影视剧作品如此,文学作品同样如此。大到一部长达百万字、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小到一篇短短的千字散文,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的经营,缺一不可。精彩的开头,会立刻使人产生将这部作品读下去的愿望;充实的主体,则让人越读越有味道,就像是在品尝一道好菜;有力的结尾,则好比画龙点睛,整部作品因此而更上层楼。于是,古人用“凤头、猪肚、豹尾”分别来比喻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可谓巧妙而生动。纵观古往今来优秀的经典的文学作品,莫不符合这个比喻。尤其是到了当下海量信息的时代,人们对文艺作品的选择更多也更方便,如果作品本身不能吸引读者或观众的眼球,便会被迅速地抛弃。这种情形之下,“凤头、猪肚、豹尾”在作品中的意义更加凸显。   这一比喻甚至走到了高考考场上,成为学子们的考题。有一年某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就是:“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作文题还引申开去:“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诚然,文无定法,但文却又是有章可循的,“凤头、猪肚、豹尾”正是这个“章”之一种。至于一个人要想在一生里做到“凤头、猪肚、豹尾”,大概是很难的,但就算没有漂亮的开始和有力的结尾,充实地过好这一生,仍不失为有价值的人生。   “凤头、猪肚、豹尾”,短短六字涵义丰富,让人深思。 进得祠堂 周 伟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05日 24 版)   我一直笃信: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   在那里,我们黄皮肤的中国人,都能寻找到我们的根,都能看到自己的“胎记”。无疑,祠堂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   一座祠堂,就像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有先前的风气,有我们的老规矩;在那里,供奉着祖先牌位,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在那里,血脉绵延,传承赓续,生生不息。   祠堂,往往建在风水宝地上,背后必需要有“靠山”,以山冈作为屏障,四周往往有几棵、十几棵参天古树簇拥,祠堂周围都是同姓人家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   走进祠堂,仿佛感觉到先人说过的家常话和他们熟悉的脚步声,还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他们的心跳呼吸之声,都散布在祠堂的每个角落里,这一切充满了家的味道。抬起头,一股股草木的清香随风入窗,顿时萦绕着我,包裹着我,浸润着我。祠堂的院门上往往都赫然刻着:宗功祖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在这里,品质和德行是最当紧的,比什么都重要。我想,这需要一种传承,更期待一种希望。一直以来,耕读传家,清白明世,都是我们必须谨遵的家训和深刻领会的要义。   走在祠堂中,我常常迷恋于一种生活的气息。孩童时代最初的朦胧记忆在祠堂里显现:在偌大的祠堂里跳田、玩耍、捉迷藏,在青石板、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上高兴地蹦蹦跳跳,在焚烧香烛的袅袅烟雾中想入非非却装作和大人们一般正襟危坐,看祖宗的牌位时一排排看过去仿佛看到祖先们依长幼次序端坐在神龛上……   当然,最有味的时候,是我们一个个“细把戏”爬上祠堂高高的戏台,半睁半闭之间,耳边锣鼓喧天,眼前生旦净末丑轮番登台,说唱念做打各显神通,尤其看到“黑脸包公铡了驸马”时,过瘾得很。   走在祠堂中,我还迷恋于一种木头的香味,这是祠堂里上了年纪的木头发出的清香。在老祠堂厚厚的木门上,黑褐色的木墙上,在檐头横梁上,在楼栏廊柱之上,在花格漏窗之间,总缠绕着一种木香,如水流般漫溢,缓缓流淌,久久地在祠堂上空盘桓不散,挥之不去。这种木香,是一种清香,悠长绵延而又含蓄、内敛、深沉,仿佛与生俱来,如母亲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