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 研究上古语音的主要材料 (一)古音学家研究上古声部,主要依靠五个方面的材料 1.中古韵书、韵图中所归纳出来的声类2.谐声字(形声字)。 3.异文。 4.读若或读如。 5.声训。 王力三十二声母表 上古声纽的重要学说-1 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1 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2 古无轻唇音-谐声偏旁的例证3 古无舌上音-谐声偏旁的例证 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 古音学家研究上古韵部,主要依靠三个方面的材料 1.《切韵》系统。 2.先秦韵文,主要是《诗经》、《楚辞》的用韵。 3.形声偏旁。 叶音法-1 叶音法-2 考定上古韵部的方法-系连法 考定上古韵部的方法-系连法 《关雎》四章:采、友 《芣苡》一章:苡、采、苡、有 《葛藟》二章:涘、母、母、有 《將仲子》一章:子、里、杞、母 《氓》一章:蚩、丝、丝、谋、淇、丘、期、媒、期 《风雨》三章:晦、已、子、喜 《载驰》四章:子、尤、思、之 《泉水》一章:淇、思、姬、谋 王力三十韵部表-1 王力三十韵部表-2 关于上古韵部需要讨论的三个问题 1.韵部的含义。 2.关于上古音的构拟。 3.通韵和合韵。 关于复辅音问题 Star,plan,blood,flee,sky Zhi,chi ,shi (不是复辅音) 1、杠:g 江:j; 2、招:zh貂:d 3、辅:f 铺:p 4、盆: p 份:f   獭、癞;體、禮;监、蓝;禀、凛 关于上古声调的各种学说 中古汉语语音史 一、研究中古语音材料 二、中古汉语声调系统 三、声调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 四、简介从上古到中古声母和韵部的发展 一、研究中古语音材料 1.反切 2.《广韵》 3.三十六字母 反切法-1 反切法-2 广韵-1 广韵-2 广韵韵目-1 广韵韵目-2 广韵韵目-3 广韵韵目-4 广韵韵目-5 广韵韵目-6 平水韵韵目-1 平水韵韵目-2 平水韵韵目-3 平水韵韵目-4 三十六字母-1 三十六字母-2 中古汉语声调系统 《南齐书?¤陆厥传》载: 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梁书.沈约传》说: ?°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ˉ 舍曰:??天子圣哲?ˉ是也,然帝竟不遵用。?± 中古四声的读音-1 中古四声的读音-2 中古汉语声调系统 空海《文镜秘府论四聲論》中說:?°昔周孔所以不論四聲者,正以春為陽中,德澤不偏,即平聲之象;夏,草木茂盛,炎熾如火,即上聲之象;秋,霜凝木落,去根離本,即去聲之象;冬,天地閉藏,萬物盡收,即入聲之象。?± 音韵学的术语介绍 音韵学有很多专门的术语,学习汉语史会遇到它们,这里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不作仔细的分析.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可以找书看. 韵、韵部、韵目 字母、三十六字母 字音分析 五音、七音 清与浊 附:现代普通话声母清浊表 等 呼与洪、细 第三节 近代汉语语音系统 近代汉语语音系统,是指14世纪汉族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这个共同语是我国先秦以来?°雅言?±的继承和发展。它的语音系统大体以中原(河南一带)语音为基础,可以通行于整个北方以及全国许多地区。研究近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最主要的材料是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1 《中原音韵》-2 早梅诗 近古声母同中古、现代声母的对应关系-1 近古声母同中古、现代声母的对应关系-2 中古声母与现代普通话声母对照-1 中古声母与现代普通话声母对照-2 《中原音韵》19韵部与现代韵母对照 中古四声与现代普通话四声的对应关系 寻芳草 辛弃疾 有得许多泪。 又闲却、许多鸳被。 枕头儿、放处都不是。 旧家时、怎生睡。 更也没书来, 那堪被、雁儿调戏。 道无书、却有书中意。 排几个、人人字。 中古到近代入声韵的发展   从中古到近代,汉语韵母系统最大的变化是入声韵尾消失,变成了阴声韵母。 《广韵》入声韵有34个韵部,50个韵母。早在唐代甚至更早一些,这些入声韵的韵尾就有相混的迹象。胡曾《戏妻族语不正》诗?°呼十却为石?±,?°十?±是缉部,?°石?±足铎部,表明入声韵尾在唐代某些方言口语里已经不分了。宋代入声进一步发生变化,在宋词里往往可以互押。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薛)。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薛)。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月)。

文档评论(0)

qhhb4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