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糖尿病与排尿困难Word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会引起排尿困难吗?   老年人经常会出现排尿困难,有的表现为尿失禁,有的表现为尿潴留。有些人以为是泌尿系统出了问题,所以去医院检查也只是简单查了一下,其实还得查查是否患了糖尿病。因为有小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排尿障碍这样的症状,但是因为各人体质不同,症状表现也就有所差异。   有这样一个案例,张小姐的母亲近一个时期来总是排尿不畅,先后看过泌尿科、肾科、妇科和内科,讲不出究竟是什么病。用过多种治疗方法,但收效甚微。直到出现尿潴留,不得已到医院导尿。后来住院检查,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均超出正常。经过治疗,其母亲的血糖基本恢复正常,排尿障碍也消失了。实践证明,张小姐母亲的排尿障碍与血糖异常有关。张小姐说,她母亲确实患有糖尿病,但几年来一直在服药,并没有感到异常。再说,得了糖尿病后有“多饮多食多尿”的“三多”症状,而其母亲非但无多尿反而少尿,这是怎么回事呢?   糖尿病引起排尿障碍的原因,是由于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影响了膀胱平滑肌收缩的缘故。资料显示,40%的男性和22%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开始时具有无尿意和排尿间隔时间延长的现象;随着血糖不断增高,就会出现排尿困难,膀胱内残余尿增多,膀胱扩张,膀胱平滑肌张力减低;病情如进一步发展,就会发生尿路感染、尿液逆流、菌血症和肾功能损害。男性糖尿病患者排尿困难,大多人会想到前列腺肥大,很少会考虑到糖尿病性排尿障碍,容易发生误诊,延误治疗。所以,对于老年人的排尿困难,诊断的思路应该拓宽些,作一些糖尿病诊断的检查项目并非多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别太自信自觉症状,应该定期检查有关糖尿病的化验项目。平时要养成定时如厕的习惯,不管是否有便意,每隔3小时上一次厕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积极医治原发性疾病――糖尿病。 糖尿病为何出现排尿困难?  很多2型糖尿病病人都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尽管患病多年,自己却浑然不知,经常是因为其他症状就诊时才被偶然发现。张先生就是如此。“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并不少见。在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本病的发生率能达到40%以上,只不过是症状轻重不同而已。   我们知道,排尿是在自主神经的支配下,通过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运动来完成的。正常情况下,当膀胱被尿液充满,神经感受器将信号经传入纤维送达神经中枢(脊髓和大脑),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纤维发出排尿信号,于是,膀胱逼尿肌收缩,同时尿道括约肌松弛,排尿得以顺利完成;而在其它时间里,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约肌收缩,因而不会发生尿失禁。长期高血糖可以损害支配膀胱和尿道的自主神经,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二者功能不协调,从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   确诊   怎样诊断为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呢?首先,医生要排除影响尿道、膀胱功能的疾病,如男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妇科肿瘤、尿路结石等等;另外,还应排除中枢性疾病,如脑、脊髓病变等,并注意有无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在排除上述可能的情况下,结合患者有糖尿病史及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等临床症状,B超显示残余尿量异常增多(正常不超过50毫升),即可诊断“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本病有两种主要临床类型:   1.尿潴留。这种情况最常见,主要因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引起。病人表现为尿等待、尿流慢而无力,小便次数较频但每次尿量不多。严重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及尿潴留,膀胱残余尿量可达数百毫升(正常为50毫升以下),症状酷似前列腺肥大。   2.尿失禁。由尿道括约肌失控引起,病人表现为尿频、小便淋漓不尽。病人往往憋不住尿,膀胱有点尿就会不自主地流出来,很像前列腺增生的早期或老年性尿失禁。   如何治疗   本病应当综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应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胰岛素治疗对恢复自主排尿和减少残余尿效果较好。   2.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可肌注维生素B1、B12或静滴弥可保等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应用肌肉收缩药物。如果膀胱残余尿超过100毫升,可给胆碱能制剂,如氨甲酰甲基胆碱10~20毫克,每日3~4次;也可用抗胆碱酯酶药,吡啶斯地明口服或肌注。这类药虽能兴奋平滑肌,但不良反应较多,应当慎用。有心绞痛、支气管哮喘及尿路梗阻者忌用。   4.训练逼尿肌功能,养成按时饮水及排尿的习惯,无论有无尿意,每隔3~4小时排尿一次。   5.有报道称,可用利多卡因、维生素B1在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注射治疗。 6.合并尿路感染者应积极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积极抗感染治疗,严重尿潴留及感染者可持续留置导尿管导尿,并用0.1%~0.2%呋喃坦啶膀胱冲洗1~2次/日。 如上述治疗无效,有严重尿潴留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行膀胱造瘘术或膀胱颈切开术,以防长期尿路梗阻导致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