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价者误区及避免方法
?
评价者误区是评价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特指在评价过程中,由于评价者的主观原因而导致的各类常见的误差。为避免评价者误区的发生,首先要了解几种常见的评价者误区。
一、常见的九种评价者误区类型
1、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具体是指由于个别特性评价而影响整体印象的倾向。例如,某位管理者对下属的某一绩效要素(如“口头表达能力”)的评价较高,导致其对此职员其他所有绩效要素的评价也较高。同时,职员一般会对那些对下属和颜悦色、比较客气的上级有好感。这样的上级工作能力也许不强,但职员往往倾向于对该上级的其他方面给予较高的评价。晕轮效应对于绩效评价的有效性十分有害。
2、逻辑误差
逻辑误差指的是评价者在对某些有逻辑关系的评价要素进行评价时,使用简单的推理而造成的误差。在绩效评价中产生逻辑误差的原因是由于两个评价要素之间的高相关性。例如,很多人认为“社交能力与谈判能力之间有很密切的逻辑关系”,于是,他们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往往会依据“既然社交能力强,谈判能力当然也强”而对某职员做出这样的评价。
晕轮误差与逻辑误差的本质区别在于:晕轮效应只在同一个人的各个特点之间发生作用,在绩效评价中是在对同一个人的各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时出现的;而逻辑误差与评价对象的个人因素无关,它是由于评价者认为评价要素之间存在一致的逻辑关系而产生的。
3、宽大化倾向
宽大化倾向是最常见的评价误区行为。受这种行为倾向的影响,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所作的评价往往高于其实际成绩。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评价者为了保护下属,避免留下不良绩效的书面记录,不愿意严格地评价部下;
(2)评价者希望本部门职员的成绩优于其他部门职员的成绩;
(3)评价者对评价工作缺乏自信心,尽量避免引起评价争议;
(4)评价要素的评价标准不明确;
(5)评价者想要鼓励工作表现有所提高的职员。
在宽大化倾向的影响下,绩效评价的结果会产生极大的偏差。具体而言,对绩效出色的职员来说,他们会对评价的结果产生强烈不满。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对于绩效很差的职员来说,他无法了解自己需要提高哪方面的绩效,只能继续维持现状,导致绩效得不到提高,绩效管理的目的无法得到实现。
4、严格化倾向
严格化倾向是与宽大化倾向相对应的另一种可能的评价者行为倾向,是指评价者对职员工作业绩的评价过分严格的倾向。现实中,有些评价者在评价其下属职员时,喜欢采用比企业制定的标准更加苛刻的标准。
严格化倾向产生的原因有:
(1)评价者对各种评价因素缺乏足够的了解;
(2)惩罚顽固的或难以对付的职员;
(3)促使有问题的职员主动辞职;
(4)为有计划的裁员提供证据;
(5)缩减凭业绩提薪的下属的数量;
(6)遵守组织的规定(组织不提倡管理者给出高评价)。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一名部门的管理者对整个部门评价过分严格,该部门的职员在加薪和提升方面都将受到影响;如果对某一特定的职员评价过分严格,则有可能受到歧视职员的指控。
5、中心化倾向
在确定评价等级时,许多管理人员都很容易有一种中心化倾向,这种倾向是指评价者对一组评价对象做出的评价结果相差不多,或者都集中在评价尺度的中心附近,导致评价成绩拉不开差距。例如,在图示量表法中,设计者规定了从第一等级到第五等级的五个评价等级,管理者很可能会避开较高的等级(第五等级)和较低的等级(第一等级),而将他们的大多数下属都评定在第二、三、四这三个等级上。
中心化倾向产生的原因有:
(1)人们往往不愿意做出“极好”、“极差”之类的极端评价;
(2)对评价对象不甚了解,难以做出准确的评价;
(3)评价者对评价工作缺乏自信心;
(4)评价要素的说明不完善,评价方法不明确;
(5)有些组织要求评价者对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写出书面鉴定,以免引起争议。
6、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亦称第一印象误差,是指职员在绩效评价初期的绩效表现对评价者评价其以后的绩效表现会产生延续性影响。例如,有一名职员在刚刚进入某个部门之初工作热情很高,一下子达到了很好的业绩,给他的上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实际上他在整个绩效评价期间的工作绩效并不是很好,但上级还是根据最初的印象给了他最高的评价。首因效应会给评价工作带来消极的影响,使评价结果不能正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
7、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评价者只凭职员的近期(绩效评价期间的最后阶段)行为表现,即职员在绩效评价期间的最后阶段绩效表现的好坏,进行评价,导致评价者对其在整个评价期间的业绩表现得出相同的结论。例如,有的组织一年进行一次绩效评价,当评定某一个具体的评价要素时,评价者不可能回想起在整个评价阶段中发生的与该评价要素相关的职员行为。这种记忆衰退就会造成近因效应。另外,由于职员往往会在评价之前的几天或几周里表现积极,工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