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骨文和商周青铜器.pptx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甲骨文和商周青铜器.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上册; 文字的创造和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1甲骨文 商朝已有文字记载 2金文 又钟鼎文 3青铜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1什么是甲骨文?最初用来做什么? 2甲骨文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 4青铜的材料及其特点? 5青铜的代表作品?;19世纪末年以来,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先后出土了十余万片刻有文字的占卜甲骨,绝大部分是商朝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王室的遗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在陕西等地发现了几批西周时代的甲骨卜辞,但数量比殷墟卜辞少得多。[1] ;;;含义: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用来占卜的文字 时间:商朝 用途:记录商朝的政治 经济军事和社会风俗等习惯 特点:具有汉字的结构 价值:是今天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由此可得出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1毛公鼎 铭文近500字 意义:是研究商周历史发展的珍贵资源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也有重要价值;1出现:夏朝 2价值:是我国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3材料:铜,锡,铅的合金 4特点:商 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湛 西周 器型种类增多,铭文数最多 ;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后无法辨认,砸去一只鼎耳,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 ;经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经测定,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1] ;;;四羊方尊;;P23页;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