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气的观点看“たら”和“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语气的观点看“たら”和“と”.doc

从语气的观点看“たら”和“と”   【摘 要】本文根据先行研究,从语气的观点探讨了日语条件表现形式的“たら”和“と”的区别。通过考察“たら”和“と”条件句的形式及其意义用法,得出了以下结论,即“たら”形式的条件句涉及到语气的发话、传达阶层,而“と”形式的条件句只涉及到语气的认识判断阶层。   【关键词】语气 认识判断 发话传达 假说性 反实假想性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054-03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tudy, the paper mainly describ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ARA” and “TO” as the expressive form of condition from the aspect of mood. By means of looking into the conditional format that connected by “TARA” and “TO” as well as their usage in subjunctive meaning, it can reach a conclusion as following preliminarily: the conditional sentence that connected by “TARA” approaches to the calling and transmitting level of mood, however, the conditional sentence that connected by “TO” only concerns with recognizing and determining level of mood.   【Key words】Mood Recognizing and determining mood Calling and transmitting mood Ke hypothesis Counterfactual hypothetical      一、引 言   至今为止,对典型的条件表达形式“なら”“ば”“たら”“と”的研究非常盛行。并将这些表达方式分为“なら”和“ば、たら、と”两大类,大多从句子结构、逻辑学以及时态等角度进行研究。但是,把“たら”和“と”放在一起,单独进行论述的却不多见。尤其从语气的观点来对两种条件表达形式进行的探讨就更为少见。因此,本文试从语气的观点对以“たら”和“と”连接起来的条件句进行探讨。中右实(1994)曾提出:“句子是由语气和命题内容两部分构成。语气是句子的主观意识,命题内容是句子的客观意识。”并对语气进行了如下分类:“语气表现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S语气,即(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另一类是D语气,即(说话人)的发话态度。”[注1]基于此,本文将S语气等同于认识判断语气,将D语气等同于发话传达语气,首先从形式上考察两形式连接起来的条件句中条件节和主节当中所包含的语气要素的特征,然后从意义用法以及从假设及反实假想用法方面考察其是否能表达出(说话人)内心态度。就“たら”和“と”的不同提出比较具体的结论。   二、先行研究   稻叶みどり(midori)(1991)曾经从日语教育的观点指出过“と”条件句有语气[注2]的限制,但仅止于现象的提出,并未做详细的分析。宫岛达夫、仁田义雄(1995)在论述表示假定条件的“ば”“と”“なら”“たら”时,通过许多具体事实,提及了以上各表达方式的语气阶层,但没有得出具体的结论,可以说也仅止于现象的提出上。加藤理惠(1998)在详细论述表示时态的“たら”和“と”时,曾提及“たら”所表示的事态伴有说话人的强烈意识并包含有某些感情因素,但这种情况只限于句子的条件节与主句末的“てしまう”或者不表示过去的“た”共起的场合。未必具有普遍性。角田三枝(2004)将句子分为“现象描写”、“判断”、“作用”、“判断根据”、“发话行为前提”五个阶层,分析了条件表达方式的“たら”和“と”的用法。但笔者对其句子五个阶层的分类标准尚有不解之处。其中的“判断”与“判断根据”,“作用”和“发话行为前提”之间存在不少重合,仍有探讨的余地。另外,田中宽(2004)详细分析了条件表达的意义功能,并论述了它们的表达意图,但其论述重点主要集中在“というと”“となると”“といい”“ときたら”“たら最後”之类的惯用表达上。因此,本文试在先行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的分析探讨上述表达方式。   三、形 式   1.条件节中的语气要素   虽然在许可度方面有些差别,但是在条件句中的条件节中时有语气要素出现。下表统计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