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生态生活的追忆与生态文明的吟唱.doc
原生态生活的追忆与生态文明的吟唱
摘要:人类工业化文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对经济利益无所顾忌的追求导致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有着强烈生态意识的藏族作家阿来对此十分关注,他用文学的方式阐释着对环境生态的整体理解,表达了对原生态生活的追忆和生态文明的吟唱,并对自然生态给予温情展望。
关键词:阿来;原生态;生态意识
中图分类号:I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006-02
随着人类工业化文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对经济利益无所顾忌的追求,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有着强烈生态意识的阿来用文学的方式来阐释着对环境生态整体观的理解。本文通过分析阿来的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解读阿来作品中深刻的生态意识,聆听其对原生态生活的追忆和生态文明的吟唱,并对自然生态给予的温情展望。
一、生态意识简述
生态意识是环境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认识生态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抵制生态破坏行为,其主要要义是尊重自然,即要充分地反省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负面意义,不要让人类意志不顾自然生态系统规律而肆意妄为。总之,生态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注重维护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强调从生态价值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生目的。目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急切地呼唤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作为一个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作家,对社会生态的关注贯穿在阿来的文学作品中。
二、阿来的生态意识
阿来的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等。在阿来看来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母亲。他对大自然的有极深厚的感情,始终以一颗博爱之心感受着自然万物的声息,表达着对自然的顶礼膜拜和衷心热爱。以下将细致解读阿来作品中深刻的生态意识,聆听其对原生态生活的追忆和生态文明的吟唱,并对自然生态给予的温情展望。
(一)对自然山水和原生态生活的诗意追忆
阿来笔下曾经的家园是美丽的、自然的,那里是一个梦想的生活天堂,“这些江河两岸的崇山峻岭满被森林,洁净的水来自每一片树叶与深藏地下的每一条根须。不管春夏秋冬,水流恒定而清澈。”这里的人们满载着对土地的热爱和依赖,善待大自然的每一个生命,过着一种朴素而充实的生活。“男人们弯腰收割麦子,女人们一边歌唱那些肯定是流传了千年的祝祷丰收、感谢神灵的歌谣,一边捆好割倒的麦子,金色的麦捆在她们手中飞快旋转,她们后面是孩子们。孩子们挎着竹篮,拾起那些散落的麦穗。孩子们背后就是翻飞的鸟雀了。”――流逝的岁月是那么纯粹,人人心中都有信仰,对于大地的恩赐心怀敬意,他们过着与世无争的幸福生活,教育子孙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厚实丰产的大地上幸福地生活着。他们拥有的是“有森林哺育流水与清新湿润空气的夏天”、芬芳的麦面、梦幻般的自然美景与清水般透亮的心灵。原生态的环境滋养着原生态的生命,原生态的生命演绎着原生态的生活,体现在曾经的人与动物之间的笃深情感:二者是原始的平等关系,没有高低贵贱,共同过着一种原生态的生活。《生命》一文中超越生死的人马之情让现代人领略了动物深情的内心世界:这是个一人一马在送信的风雪之路上相濡以沫的感人故事。半路上,邮递员把仅剩的两个冷馒头与马共享(给马的份量更多),人衰弱下去了,可牲口却渐渐复活了生机:“马的眼睛里慢慢浮上一层亮光,愈来愈亮。他把冻僵的手捂在马鼻孔上,让它呼出的气息温暖一下,盯着马眼,而马一眨大眼,几滴泪水便刷刷地滚落下来。”马为主人而流泪,这种跨越种类的情感何等深沉!“一声长长的凄惨的马嘶声撕开厚重的雪幕传来”――马竭尽全力为主人呼唤救命的希望。当救命者闻声赶来,看到的一幕是:“一匹红马在纷飞的雪花中垂手站立着,用高大的身躯遮蔽着主人,一动也不动。漫天的雪花就在他们周围飞舞,无声息地悄悄坠落。”好一幅生死与共的人马共雪图,足以让人为之动容。《空山》一文中,那头格桑旺堆的冤家熊如约而至,与猎人做最后的一搏,它的现身与死亡,都是最鲜活的当年猎手与森林动物的生命博弈故事,在搏斗中遵守着最古老而且公平的原则。正如美国生态环境保护主义者艾尔多.利奥波德在著作《沙郡年纪》中谈到“狩猎道德”时说:“狩猎道德主动地约束人们对于先进狩猎工具的使用,其目的在于强调技艺在狩猎时的角色,淡化先进器具的作用”。也就是说,“狩猎道德”某种程度上应该体现一种猎人与猎物之间的公平原则。①
(二)对自然生态恶化的关注与批判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工业与科技无限制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系统的破坏而且还是对自然美和诗意生存的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被异化。文化、艺术和心灵,在商品化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