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吟诗赏月话中秋 等.doc
吟诗赏月话中秋 等
吟诗赏月话中秋
文陈宏德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据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日,三秋恰半,故谓中秋……此夜月亮倍明于常时,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面对如此良夜美景,人们总要欢聚在融融月色之下观赏月亮,或品茶吃饼,开怀畅谈,或触景生情,对月赋诗。
古往今来,多少骚人墨客遥望明月,提笔疾书,写就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浩如烟海的咏月诗词中,有许多专咏中秋月的诗,写得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引人遐思。例如:“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观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李峤《仲秋月》)“孤光含列宿,四面绝纤云。”(廖凝《中秋月》)“秋月光如水,今宵分外明。太清云不滓,永夜露无声。仰望莫能即,徘徊有所萦。南征诸将士,对此若何情?”(董必武《中秋望月》)“年年戎马又西风,变化沧桑指顾中。明月当头思远举,豪英满座饮长虹。如此江山堪热恋,几岁艰险建殊功。欢呼足折轴心鼎,霹雳一声破太空。”(陈毅《中秋》)
唐代诗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诗中说:“今夜月明人尽望。”反映了人们中秋之夜赏月这一富有诗意的活动在唐代已经盛行。后来由最初的赏月,逐渐演变成为玩月、祭月、拜月。当月亮升起之后,人们在露天设香案,摆供物,然后合家对月团拜。拜月的风俗不尽相同,供物有团圆饼和各种瓜果、花卉、蔬菜等。团圆饼以圆月为形,象征团圆,遂称月饼。月饼原来没有馅,仅有传说中的月中情景的图案。后来人们千方百计地把月饼做好,才加进了各种馅。
在贫富悬殊的旧时代,中秋这天能够全家欢聚赏月、拜月的只是少数人,正如民歌唱道的:“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都门杂咏》中一首竹枝词写道:“中秋佳节月通宵,债主盈门不肯饶;老幼停杯声寂寂,团圆酒饮在明朝。”而今“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喜看中华大地,形势喜人,无山不美,无水不秀,虽秋犹春。
“串”字双解
有人到测字先生那里去问科举考试能否成功时,写了一个“串”字去测。测字先生振振有词地说:“您不仅能乡试名列前茅,进士考试也会大捷,因为‘串’即是两个‘中’字。”
旁边一个人看了一阵,随后也写了个“串”字来测。测字先生沉思了一会儿说:“哎呀,请恕我直言,你不但不能中举,还会生病。”这个人很气愤地问:“为什么同一个‘串’字,你有两种解释?”测字先生慢条斯理地说:“他是无心写出的‘串’字就是双‘中’,而你是有心,即故意写‘串’字,那‘串’字下面加心就无疑是‘患’字了。”1、国庆节返家(猜一文学用语)
有个裁缝为某贵妇裁衣,他量来量去,迟迟总是不肯下剪。徒弟问:“师父,你怎么不下剪啊?”裁缝说:“哎,如今的有钱人真抠门,这布太短,有了她的,没有我的,有了我的,没有她的,你叫我怎么下剪?”(清风)
入夜,在一个车厢里,窗户微开,凉风习习,旅客们正要安寝,两个贵妇人争吵起来。
“你要开窗,非把我冻死不可!”
“你要关窗,我肯定会热死!”
乘务员来了,说:“那就先开窗,把你冻死;再关窗,把她热死。这样,大家就可以休息了。”征兵点上,一位军官正同新兵谈分配的事:“我希望你们每人都有个最合适的位置。入伍前你是干什么的?”“收税的。”“太好了!那你去当司号员,每天早晨吹起床号。反正你已经习惯人们恨你了。”
(遥远)
一副对联学十点知识
李军(上海)
有位教师曾自编对联:
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
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
此联一气呵成,读来琅琅上口,而且妙在涵盖了文史方面共十个知识点。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亦称“老苏”)与其子苏轼(亦称“大苏”)、苏辙(亦称“小苏”)三人。其中苏轼的成就最高,在诗、词、文各方面都有重要地位。三人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他们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在当时的文坛上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为“三曹”。
三袁: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的并称。他们都是“公安派”代表作家。
三玄:《老子》、《庄子》、《周易》三书的合称。《颜氏家训?勉学》说:“《庄》《老》《周易》,总为三玄。”
三乐:三种乐事。《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