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选读.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庸》选读

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中庸》 选读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 3、朗读、背诵文章。 教学重难点 1、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庸的本质内涵。 2、熟练背诵,有节奏朗读。 一、文化背景 《中庸》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 《中庸》之所以受到后儒的重视,根本原因是其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从总体上作了系统化的阐述。其深刻而精微的思想内容,它所阐述的一整套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十分切合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内容解析 3、什么是中庸(中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实现中庸之道的原则是什么? 五、深化拓展 1.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吗? 2.中庸之道在现在往往被人理解为平庸和圆滑,或者说是一种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你觉得这是否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 好好先生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无论别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 有人问他身体怎样,他说“好”。 有人说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也说“好”。 他的妻子便责怪他:“人家以为你有德行,才把自己的噩耗告诉你,你怎么反倒说‘好’呢?” 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弄得他的妻子哭笑不得。 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时下,像司马徽这样的“好好先生”多得可以扎成堆,他们的“光辉形象”大致是这么个模样: 爱栽花,不栽刺,时刻注意为自己开退路、留后路,说违心话,办违心事,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揭露的不揭露;前怕狼后怕虎,遇到矛盾绕道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好好先生”把原则、正义、良心统统抛在了脑后,其本质是坏的。 好好先生”多了,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正气得不到发扬和扶持,歪风邪气得不到有效遏制,腐败分子为非作歹有机可乘,是非分明、主持正义者受孤立、冷落。这样发展下去,社会是很危险的。 因此,我们坚决反对做“好好先生”! 作业: 1、思考一下,根据中庸的思想,你认为在和学生发生纠纷时你应该怎么做? 2、想一想,中庸和折中之说有什么不同? 3、《中庸》提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个学习环节,学习上你准备怎么实践? 4、熟练背诵《中庸》篇,有韵律朗读。 *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孔鲤,字伯鱼,早卒;伯鱼生孔伋,字子思。 孔子 三、文本研读 翻译: 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遵循着本性叫做道德,圣人修明道德,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注释:1、 性:本性。 2、率:遵循 3、修:修明。 4、教:教化。 5、须臾:片刻,一会儿。 翻译:因此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是小心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更是恐惧害怕。最隐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处所,最微细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此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特别谨慎。 注释:1、戒慎:警戒谨慎 2、乎:在。3、莫见乎隐:没有什么比隐秘的地方更容易被发现。 翻译: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心是平静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表现都能符合节度,称之为“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普遍推行的准则。如果能够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都能各安其所,万物得以化育了。   注释:1、发:表现出来。2、中节:符合节度。3、达道:普遍推行的行为准则。4、致:达道。5、位:安于其位。6、育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