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中历史配套课件:选修四专题一第2讲东西方的先哲(人民版·江苏专用).ppt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中历史配套课件:选修四专题一第2讲东西方的先哲(人民版·江苏专用).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程复习方略】2014高中历史配套课件:选修四专题一第2讲东西方的先哲(人民版·江苏专用)

主题2 亚里士多德 材料一 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材料三 没有一个人是永生的。希腊人是人。所以,没有一个希腊人是永生的。 ——亚里士多德 探究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亚里士多德研究的主要领域各有什么意义。 提示:(1)材料一,哲学领域。亚里士多德既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他确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2)材料二,伦理学领域。倡导中庸之道,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 (3)材料三,逻辑学领域。他提出的三段论自始至终贯穿于其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探究2:如何看待亚里士多德在古代希腊文化史上的地位? 提示: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 【互动探究】有人认为没有古希腊先哲的努力就没有近代西方哲学的灿烂辉煌。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1)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故乡,以后西方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哲学思想,都是从古希腊哲学思想中发展起来的。 (2)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古代系统哲学,虽然大多是唯心主义的,但其中包含的理性主义因素,在以后西方哲学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中,起过重大的作用。 一、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思想的比较 1.从历史背景上看,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两人都处于希腊民主制度的衰落时期,亚里士多德曾师从柏拉图,前者对后者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2.从政治思想上看,两人都认为民主政体不理想,柏拉图因此创作了自己的《理想国》;但亚里士多德更切实际,在寡头制与民主制中,倾向于后者。 3.从教育教学上看,两人都创办了自己的学园,并取得了辉煌成绩。柏拉图采取对话式教学,研究政治亦重视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亚里士多德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史称“逍遥学派”。 4.从性别问题上看,柏拉图主张男女都可进入柏拉图学园,可见其主张男女平等;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奴隶和妇女不属于公民阶层,他们没有自由可言。 5.与柏拉图相比,亚里士多德涉及更多领域,如社会学、动物学、伦理学、逻辑学等,写下了许多开创性的著作,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二、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人本主义 希腊先哲们所探讨的一系列问题,无不体现一个中心,那就是“人”,人本主义不仅是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而且是整个希腊文明的精神所在。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哲学、文学、艺术等,都反映出“人”这一主题。神话传说“斯芬克斯之谜”就体现了人的巨大作用,人在与兽的斗争中,由于对自身的认识,才取得了胜利。赫拉克利特说:“思想是人人共有的,每个人都能认识自己。”苏格拉底一生都在“认识自己”。柏拉图则断言:“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也明确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的。” 三、古代中西三大思想家的比较 《形而上学》、生物学、《物理学》、逻辑学等 《理想国》 整理“六经” 学术成果 吕克昂学园 阿卡德米学园 兴办私学、有教无类 教育成果 理想国 以德治国、施仁政 政治主张 “中庸之道” 理念论 仁、礼、中庸 思想成果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孔子 1.(2012·武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请简述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的原因。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解析】第(1)题要注意对孔子贡献的设问是仅限于教育领域,而且要多角度认识孔子的教育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教育原则,如有教无类的思想;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的观点;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主张。第(2)(3)题实际都涉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问题;评价历史人物与评价历史事件是一样的,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以生产力作为标准,方法是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用阶级分析法和一分为二的辩证观进行评判。 答案:(1)他对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提倡有教无类;提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