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象学地理学思考脉络
現象學地理學的知識脈絡思考 課程﹕現象學地理學專題研究 教授﹕陳文尚 學生﹕高師博四生 李國綱 日期﹕2007.11.7 地理學存有論的轉變 文化空間→空間文化 「地球作為人的家鄉的研究」,是現代地理學溯源自古希臘Eratosthenes(約273-192 B.C.)所繼承的存有論(ontology)共識。從這個存有論觀點延伸出來,地理學認為人類以住居方式與地球產生自然的聯繫,因此對於人們如何與生活環境互動、建立關係來存在的方式(即生活方式、日常生活、生活世界、環境→世界等表述語言),產生興趣;人們如何住居(to dwell)或建立一個家的意識與實踐之存在活動因此成為地理學知識探究的問題根源。 目前這個原初的問題意識,仍然由人文主義地理學所堅持,但我們可以說這個原初的問題意識是所有地理學研究傳統或流派的原初知識動機。 地理學的英文「geo-graphy」詞義最初是指土地(大地)的描述、紀錄, 中文「地理」則進一步指涉著土地(大地)的道理(或理路),有模式的意義存在, 兩者都意含著對於原初性世界的想像,亦即互動關係的創立(如賦予名稱、說明關連性),為原初的生活定位,並提供方向指南。從這個角度來看,地理學知識是始於人們原初的自然經驗和理解的說明(理解),是地理常識的建構。 我們可以察覺到一個地理學研究的原初圖像是: 原始的自然(地表)環境,轉變成根源性的原初世界,進而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世界的過程。 這樣的過程使環境成為空間進而建構成區域和地方,在此,世界因人而被揭露,成為可以生活於其中?間的空間性(spatiality)意義。人介入並生活其中建立了一種文化的空間,而如何介入則成為一種空間的文化, 文化空間和空間文化導出了多元的不同時代的地理思維,可以由空間、時間和社會(不同的人群)交互辯證來深入理解。 我們可以這樣思考,上述地理學研究的原初圖像,或許給我們一個高度抽象的「進化」空間史觀,但是我們必須警惕我們不可能真的看到全貌,歷史世代也不可能像跑時空接力賽般有充分的發展共識, 所以只能說不同的時空、文化人群針對他們所遭遇的「原初」環境(處境),以不同的認識觀點和實踐表達來轉化成他們自身獨特的世界, 這樣的觀看能夠解放地理學可能逐漸僵固的研究傳統和空間、區域觀,傳統變成一種形式觀點或辯證的對象,會隨著不同時空社會文化內容的轉變而產生新的面貌。 空間不是僅指涉單一的人的同質性空間,而是多樣的人的差異化空間。對人的全面認識和肯定,以差異的身體-心靈、社會和文化等屬性來重新認識,解放了地理學。 以此來定義地理學,「那麼它應當是多元地理文化中以不同的思維方式、研究方法,通過民族地理的差異與同一來研究世界地理學的學科—地理知識學(Geosophy) 。」陳文尚,2005 進一步,這個民族群性會隨著移動和遭遇發生新的融合(hybrid)與排除(exclusion),產生新的社會性觀看方式(分類),如性別、階級、年齡等,因此不同時代和社會脈絡構成了個別的原初環境(處境)的基礎。 地理學的存有論轉向去揭示差異的人文空間(性)文化(human culture of spatiality)。而這人文則包括了個體與群體,空間性則廣納存在空間與社會空間,文化則處於辯證混生的過程。 註 : 在此我們或許可以用文化族群和社會群體的分類來思考。 認識論:景觀、圖像、現象和語言 人文空間(性)文化如何揭示? 這涉及到地理學的認識論問題,認識論的探究是說明認識主體(研究者)與其認識客體(對象)之間的關係,亦即我們怎麼逼近人們如何住居(to dwell)或建立一個家的意識與實踐之存在活動的理解? Heidegger認為: 當我們反思人類以定居為首要,而且是「人類居於大地之上」這個意義上的定居,這一範圍便向我們顯示了自身。 「在大地之上」已經意味著「在蒼穹之下」,兩者還都意味著「依然面對神靈」,而且包括「屬於人類的彼此依存」。作為原本的渾然一體(primal oneness),大地和蒼天、神和人四者相連統一。 我們謂之四位一體(fourfold)。人是通過定居才納入四位一體的。 …定居本身永遠與物(things)同在。…定居使四位一體的顯現成為事物,從而保護四位一體。..定居,..就隨之等於建造(Building)。…這些物是為四位一體提供場地的地點,場地又..提供一個納入天、地、神、人的空間。 《陳伯沖譯,1992:49-59;彭富春譯,1991:135-136》 我們需尋求一個中介媒質(mediator),從存在的器物(things)和建造(building)來著手,器物和建造開啟了存在空間讓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种堆芯结构及空间核反应堆.pdf VIP
- 核反应堆总论 第十一章核燃料设计.ppt VIP
- 物流运输中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pptx VIP
- 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docx VIP
- 机动车尾气技术检测 GB3847培训.pptx VIP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pdf VIP
- 物流运输中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pptx VIP
- 儿科-病例分析.docx VIP
- 三一汽车起重机STC350C5-1_产品手册用户使用说明书技术参数图解图示电子版.pdf VIP
- 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2016).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