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让你的耳朵比心更快衰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耳机,让你的耳朵比心更快衰老

手机百科:耳机,让你的耳朵比心更快衰老 听力下降,这个本应出现在暮年的衰老特征,现在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出现了。而造成这个“人老耳先老”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过度使用耳机。不经意间,轻微噪声性听力损伤(NIHL)会让我们的耳朵渐渐变老。现在开始,适度音乐,健康用耳! 文学作品中常常描写一个人“年轻的身体下却藏着一颗年老的心…”。如果这句话能让你感到一种油然而生的共鸣,下面的事实恐怕会带来更直观的冲击: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对本校学生进行的一项随机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在年轻的脑袋上却长着一双年老的耳朵——用学术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有着轻微噪声性听力损伤(NIHL: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的人数正逐年上升。 何谓噪声性听力损伤?简言之,即为耳朵在过长的时间内承受了过大的声音,进而听力下降的一种病症。听力的下降本来只是老年人的专利,之所以现在成了年轻人的家常便饭,随身听与耳机恐怕难逃干系。 被噪音摧残的耳朵 要了解耳机与耳朵的关系,或是NIHL,首先仍然不可免俗地要说到耳朵是如何工作的: 我们的耳朵是一个极其精密的声音捕获系统,大体上可以像上图分为三大区域: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与听力最密切相关的三个部分就是外耳与中耳的分界鼓膜、位于中耳内的听小骨、以及位于内耳的耳蜗。一个声音信号从音源处发出,经过外耳道到达鼓膜时,极其纤薄敏感的鼓膜便可将声波的振动传导至听小骨。 听小骨由人体三块最小的骨骼构成:锤骨,砧骨和镫骨。这三块骨骼类似于一个杠杆系统:锤骨直接与鼓膜相连,鼓膜的振动会直接带动整个听小骨系统的运动,并将振动通过耳蜗上的一个小开口(卵圆窗)伸入充满液体的耳蜗内。耳蜗中的负责不同频率毛细胞会将振动转化为微伏级别的电信号,通过神经纤维将电信号传导至大脑内的听觉神经。整个过程虽然十分复杂,但是由于耳朵这台处理器的配置之高,我们感觉不到任何延迟。 当长时间处于在高分贝声音环境时,最直接的伤害便是内耳,高音或是噪音不断冲击震荡耳蜗中的液体,令毛细胞因受到过度刺激而死亡。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当我们在“享受”100分贝以上的音乐时,毛细胞就像在不断受到压路机碾压的小草,慢慢死去。长此以往,负责某一频段的毛细胞受损严重后,对该频段的听力水平便会急剧下降。 作为生活在复杂都市环境的人来说,每天都会有短时间受到高于危险水平的噪音的侵扰,如路边施工的电钻亦或是疾驰而过的地铁列车。较短时间的干扰并不会对耳朵有什么伤害,但是如果长时间不给予机体自身休息恢复的时间,损伤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长期在高分贝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听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听力过早受损的罪魁祸首:耳机 大多数年轻人并不从事与噪音亲密接触的“高危”行业,但听力却都出现了显著下滑。导致听力下降的最直接原因便是过度的使用耳机,而这“过度”的衡量标准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声音过大,时间过长。 根据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规定,超过85分贝以上的声音就可以被纳入噪音。可实际上,很多人可以忍受耳机长时间的播放超过90分贝的音乐而浑然不觉。 难道大家听歌都本着自虐的心态吗?当然不是,许多人都喜欢在地铁、公车或者较为嘈杂的环境内听歌,自然而然会将耳机音量调得过大。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当环境音量达到65分贝时,被试者会选择将耳机的音量调高到82分贝来获得更好的效果。而当环境音量更高时,这个数字也可能会更高。长此以往,即便是在安静的室内,耳机使用者依然会将音量设定到一个远远超过实际需要的标准。 更可怕的是,长时间播放过大的音量,并不会带来立刻的痛苦。对于一般人来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耳朵不痛,何必关注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噪声性听力损伤都是由蓄积已久的微小损伤导致的。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据统计,在2005-2006年间,患听力受损的青少年比率要比1988-1995年高出1/3。 保护我们的第五感 诚然,随身听与耳机都是人类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它们在人们日常生活娱乐中早已是不可替代的生活必需品,其实要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耳朵也并不是什么难事。爱听歌的朋友们,不妨听听以下一些小建议。 * 在室内尽量调低音量: 一般来讲,安静的环境下音量设置到自己刚刚可以听清楚的程度即可。对于头戴式耳机来说,音量应该调整在可以听清周边对话为宜;对于入耳式耳机,可以拿掉一边耳机,将另一侧的音量调整到与对话音量相似为宜。在需要调高音量时,最好不超过60%的最大音量。 * 室外应有效屏蔽噪音: 实际上,当周遭环境嘈杂,将音量开到更高也难以听清时,就应该果断关掉手里的随身听。如果非要在这种高分贝的环境下听歌的话,不妨可以换用入耳式、耳塞式耳机或对外界噪音屏蔽效果比较好的头戴式耳机。当屏蔽了外界的大部分噪音时,设定的音量也自然会小很多。 * 切勿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