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的伟大崛起与中国地理学的世界转向(杜德斌)
4. 中国地理学:艰难前行的世界地理 《地理研究》近10发表论文研究区域分布 4. 中国地理学:何时走出国门? 4. 中国地理学:艰难前行的世界地理 《地理科学》近10年发表刊物研究区域分布 4. 中国地理学:何时走出国门? 4. 中国地理学:艰难前行的世界地理 美国AAG《Annuals》近10年发表刊物研究区域分布 4. 中国地理学:何时走出国门? 美国《Economic Geography》近10年发表刊物研究区域分布 4. 中国地理学:何时走出国门? 美国《Professional Geography》近10年发表刊物研究区域分布 4. 中国地理学:何时走出国门? World Minds: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s on 100 Problems Commemorating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904-2004 Celebrating Geography-the Next 100 Years 2004年,为纪念美国地理学家学会(AAG)成立100周年出版《World Mind:100个问题的地理观察》中100篇论文研究区域的分布 美国以外26篇 美国74篇 1)外国地理研究机构撤销了 2)世界地理研究队伍垮掉了 3)大学世界地理课程砍掉了 4. 中国地理学:“闭关”到何时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理系研究生研究区域的分布(2002年) 4. 中国地理学:“闭关自守”到何时 国际化视野中的中国地理学 洪蔚 ??日期:?2005.09.20 ??来源:?科学时报 由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于8月中旬在北京大学举行。大会全面展示和交流了近年来中国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国际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其中地理学国际化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德国几乎每年都出两部地理书,一部是关于它本国的,一部是关于世界的。在这个国家只有很少一部分地理学家在从事本国地理的研究,而绝大部分地理学家研究的是它国境以外的东西。这种研究方向的境内外分布,在发达国家是有代表性的。而我国的情形恰恰相反,搞世界地理的人,屈指可数。 ???于是,有人给记者讲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中国人在南非的投资高达数百亿元,而那些投资者在了解投资环境时,由于找不到相关地理学资料和地理学专家,很多人不得不把旅游指南当做投资手册。 4. 中国地理学:“闭关自守”到何时 国际化视野中的中国地理学 洪蔚 ??日期:?2005.09.20 ??来源:?科学时报 走出国门: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 ?“中国地理学家应该走出国门!”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院士说,以往我国地理学家在从事世界地理研究时,最大困难就是经费问题。他说,50多年来,中国的地理学在“任务带学科”的思想指导下,得到长足的发展。而由于观念问题,涉及到国外的研究项目和课题,被认为没有什么用,很难申请到经费,于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越来越少,研究水平也受到限制。 ××××× 何时、何地,由谁来迈出这期待已久的一步、这迟到的一步,记者在采访中没有找到答案。然而从科学院院士到普通学者,地理学人们一致的忧虑与期待却溢于言表,走出国门是地理学家的愿望,也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愿望。 近10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理学项目资助研究中国以外区域的项目 年份 项目名称 2000年 无 2001年 无 2002年 无 2003年 无 2004年 东亚大陆水青冈属植物地理分布的成因 2005年 无 2006年 无 2007年 无 2008年 无 2009年 无 4. 中国地理学:何时走出国门? 作者参与和接触到的外国国家科技基金项目中有关中国研究的项目 美国NSF项目 1)“Foreig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 in China.” 2) “the geography of th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industry in Beijing, Shanghai-Suzhou, and Shenzhen-Dongguan regions.” 欧盟框架计划7 Sustainable Urbanis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