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 山东省东营市中国石油大学附属中学 王培强 ?   一、光沿直线传播 ?   1.坐井观天 ?   解析: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很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   2.立竿见影 ?   解析: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正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竹竿挡住光线才形成影子。 ?   3.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解析: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运用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出自晚唐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 ?   解析: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而“楼台倒影”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   5.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出自宋代苏轼的《游蒋山》) ?   解析:“峰多巧障日”为什么太阳光会被山峰挡住,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   6.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泊樟镇》) ?   解析:诗句大意是,为什么要推开山腰的浮云,才能看到峰顶,阳光只能从云缝中穿出照亮江面。都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 ?   二、光的反射 ?   1.镜花水月 ?   解析: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都是虚像,因此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   2.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   3.玉不琢不成器 ?   解析: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 ?   解析:“举杯邀明月”说明月亮在酒杯中形成一个虚像,涉及平面镜成像。 ?   5.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出自汉代秦嘉的《赠妇》) ?   解析:“宝钗好耀首”说明通过珠宝首饰的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中,显得格外耀眼;“明镜可鉴形”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知识。 ?   6.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出自《春山夜月》) ?   解析:“掬水月在手”水中为什么会有月亮,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平面镜成像。 ?   7.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解析:“皓月”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月亮本身不发光;“浮光跃金”指太阳光被水面反射了,看上去湖面泛起金光;“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   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   解析;“江清月近人”是指月亮在水中形成一个虚像,作者感觉与月亮虚像的距离很近。其实不符合科学道理的,因为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并没有“近人”?。 ?   三、光的折射 ?   1.海市蜃楼 ?   解析: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产生折射现象,所看到的是虚像。 ?   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   解析: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实像。 ?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王维的《使至塞上》) ?   解析:作者看到的“落日”并不是实际的太阳,而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折射形成的虚像,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地平线以下。 ?   4.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出自唐代储光羲的《钓鱼湾》) ?   解析:“潭清疑水浅”是指潭水清澈见底,使人怀疑它很浅,是因为光从水进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的缘故,我们看到的是潭底的虚像。 ??? ?   四、光的色散 ?   1.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出自清代牛应之的《雨窗消意图》) ?   解析:柳絮本来是白的,而诗中却说是“片片红”。其原因是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红色的桃花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当柳絮穿过一片红色的桃花林时,只有红光被反射出来,反射出来的红光照到白色的柳絮上,柳絮自然呈现出淡淡的红色。 ?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   解析:我们看到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色光的颜色决定。红色的桃花只反射红光,红光反射到人面上,人面看起来也变成了红色。

文档评论(0)

nxuy1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