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十章,第十一章
《中外学前教育史》 第十章 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 第一节 古代埃及的幼儿教育 第二节 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 第三节 古代希伯来的幼儿教育 文字的发明揭开了历史的序幕. 富饶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以及尼罗河流域,东方的恒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中国。 世界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 和中国 第一节 古代埃及的幼儿教育 公元前5000年时,埃及人过上了定居的农业生活; 公元前3500年左右,建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王国; 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实现了埃及全境的统一,形成了奴隶主专制国家; 其中,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下王国三个时期; 公元前525年为波斯所灭。 埃及居民主要由东非和西亚的不同人种融合而成,语言属于塞姆-汉斯语系。 一、古代埃及学前儿童的生活 据考古资料证实,古代埃及的婴儿死亡率很高。保持一个婴儿健康的最好方法,就是用母乳喂养孩子。 古埃及的婴儿有大量的时间用于玩耍,但一过婴儿期,他们就要被训练成成人。 讲故事在古代埃及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古代埃及的家庭教育 古王国时期,儿童最初的教育来自他们的父母,家庭就是学校。 家庭教育的内容:生活知识、能力及道德品质的培养、职业技能。 教育方式:14岁以前由母亲负抚育之责,子女们以玩具为游戏,并从日常活动中受教。专业技能的学习每每采用师徒传习的方式,由父亲在生产作业中,把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儿子,代代相传。如文士、医师、木乃伊师、建筑师等。教育、生产和生活是融为一体的。 三、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 宫廷学校 公元前2500年左右,出现了埃及有史记载的最早学校---宫廷学校。 此类学校设置在宫廷内部,其教育对象主要是皇子皇孙和极少数大臣子弟;任教教师主要是有经验的僧侣、官吏、学者等,有时候国王(法老)也亲自授课。 僧侣学校 这是在中王国时期之后出现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因此,也被称为寺庙学校。 教学内容:一般以较高深的天文学、数学、医学等为主。 入学条件:在家庭中接受父辈们的教育和熏陶到17岁左右,才能进入僧侣学校继续学习。 职官学校 这种学校是埃及中王国时期国家官办的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学校。 教学内容:除基础知识外,主要进行与政务工作有密切联系的业务训练,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和专门的职业教育。 教师:大多由学校所在机关的官吏充任。 学生从5岁开始,经过12年的学习,毕业后可成为文士和官员。 文士学校 在古埃及的学校教育中,文士学校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学校,同时也是一种相对比较低级的教育机构,也被称为书吏学校。 培养目标:主要用以培养能从事书写和计算工作的人。 儿童5岁可进入这种学校,学习到十六七岁,学生在十三四岁时能受到处理官府公务的实际训练。 教育内容:书写、计算、法律知识、数学、天文和地理等,其中最重视的是书写。 古代埃及的幼儿教育特点: ①教育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等级性。 ②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和职业性。 ③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体罚盛行。女童的学习受到歧视。 ④幼儿教育尚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它与初等教育之间没有明显的年龄界限。 第二节 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 早在公元前2000年,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史称哈拉巴文化。后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入侵,吸收哈拉巴文化,逐渐向奴隶制过渡。公元前1000年左右,形成最初的奴隶制国家。 印度居民按照职业的不同,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祭祀贵族)、刹帝利(军事贵族)、吠舍(小生产者)、首陀罗(奴隶);前两各种姓属于统治阶级,首陀罗实际是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统治者用婆罗门教和武力统治社会。为了反对婆罗门教对种姓制度的支持,公元前六世纪出现了佛教。佛教宣传“众生平等”,但基本继承了婆罗门教的教义。 一、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 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通常被称为婆罗门教育。 教育目的: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以培养婆罗门为教育的最高使命。 教育内容:以宗教经典吠经书为学习的首要内容。 教育方法:口耳相传 教育分期:儿童在7岁以前在家里接受教育,8~16岁在学校学习。 家庭教育内容:生活知识、基本技能、行为习惯、风俗习惯,以及传诵吠陀经典。 二、佛教的幼儿教育 佛教的幼儿教育一般在家庭中进行,也有信仰虔诚者在子女五六岁时把他们提前送入寺或庵中“出家”修行。 教育内容:除了重视道德品格教育和言行举止的训练之外,主要是学习佛教经典。 学习12年并经检验合格者,则可留寺(庵)充当比丘(即和尚)、比丘尼(即尼姑)。 第三节 古代希伯来的幼儿教育 汉语的“希伯来”,译自英语Hebrew。在犹太人的语言里,这个词的正确发音应该是“Ivri”,意为“渡过”。最早的犹太人被称为“希伯来人”,意思就是“渡过河而来的人”。因为根据《圣经》和其他史料记载,犹太人的族长亚伯拉罕率领其族人从两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