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斑马线上的思与行——《斑马线上的中国》(精装版)读记
前日,喜闻邓子滨教授《斑马线上的中国》精装版已经面世,有幸在第一时间拜读。新的“斑马线”较之两年前的版本,除了对原有文章进行了修订,整合重写了“律师”和“死刑”两个话题,还增加了四分之一的全新作品,单独列为一辑,并附上单向街书店《斑马线上的中国》读书会的文字实录,内容大大充实和完善。观之厚重精良,拿在手里却不觉沉重,展开书页,发现这一版选用了更为轻型的纸张和裸脊锁线的装订工艺,书本可以轻松摊平,不再有翘动或松脱之虞,阅读体验十分人性友好。两年前,邓子滨教授微言大义,用《斑马线上的中国》展示法治十年观察,深入人心。每当我严守红绿之别而落后友人之时,就常常收获“都是受邓老师影响”的评价。时至今日,法治中国建设方兴未艾,种种困境实在需要“斑马线”这样的法治课堂来持续呈现、提醒和求解。
规则:法治的生活方式
从《刑事法中的推定》中直言“推定”是“温柔的陷阱”,到《法的门前》中卡夫卡式法律世界的重重揭示,从《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中大胆痛陈实质思维之弊,再到《斑马线上的中国》里抽丝剥茧般的法治剖析,邓教授的笔触始终冷静、睿智、锋利,而且对文学参与法律的表达,把握的非常优雅。既能对中国法律制度宏观阐释,又能进行“小切口”观察,以事系言。无论学术鸿篇的抽象思辨,亦或随笔小品的信手拈来,都能带领读者超越有限的个人经验和喜怒痛怨,清醒审视我们时代的积弊之源,探索法治生活的种种可能。
此版“斑马线”中新增的一辑名为“寻求法治的生活方式”,这也是邓教授知行合一的信仰。法治的生活方式究竟是什么,教授坚信这首先是一种尊重规则、信守规则的“规则之治”。可以欣慰地看到,两年来《斑马线上的中国》引发的热议正在促成一种良性循环,“看灯”过马路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交管部门的不懈付出和公益宣传的持续进行,“中国式过马路”的乱象初步改观。这样的进步看似微小,却像由负及正经过的那个“零”,是方向性的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规则是行为必须受到的限制,好的规则就像简便易懂的公共生活说明书,照着做,一个公民就会被文明社会接纳,人际交往的“摩擦力”也会相应消减。法律虽“不提升幸福”,“不抚慰心灵”,刑法甚至“有伤身心”,但却能够“拘束自由与创造自由”,从而“防止灾难”。法律规则并非希冀每个人都成为圣人和高人,而是期待最低限度的共识,一旦形成有共识的规则,人们就能“确定光谱中的位置”,主动或被动排除掉行为上其他的可能性。凭借对他人行为的预期,对典章制度的信任,正义可感,秩序可控,人们在公共生活中才会游刃有余,相安自得。
规则有助于形成习惯,而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力量还来自改造和提升国民性的勇气。国民性,是民族的思维特点和行动倾向,是一种集体习惯。严复批判中国的国民性是“始于作伪,终于无耻。”更狠的是林语堂,说“染指,中饱,分羹,私肥”,是中国人“共同擅长的技术”。邓教授在书中毫不讳言“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戾气”,“正在失去节制与方向”,这是“一个都不宽恕”的痛定思痛,是决痈溃疽的大智大勇。中国人不爱守规则,喜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常常嘲笑墨守之人,甚至认为规则就是拿来“突破”的。法治生活方式倡导的正是不能以“人性概莫能外”为由屈从积习陋弊,画地自囚,放弃对先进文明的向往。果若如此,号称的“与众不同”就将“摇身一变,化为泼皮”,实乃大大的惫懒之举。《斑马线上的中国》实质上是一种呼吁,把人看作有责任感的公民,向他的理智和自律感发出呼吁,这种呼吁是非常严肃的。
批评:凛然的诚实
“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想做好一件事,最可靠的方法是先弄清楚如何毁掉它,然后竭尽平生之力去避免。邓教授为人霁月光风,治学抗心希古,不惜乎以赤子之心对抗法治之三大“宿敌”——道德、科技和真相,其勇作“牛虻”的批判精神令人振奋又热泪,钦佩又心折。邓教授认为,任何用法律来推行或者捍卫某种道德的企图,往往意味着深入他人的心灵,踏入他人的家门,支配他人的财产甚至自由与生命。道德一旦绑架法律,就会动摇法治的根基。书中列举之泸州遗赠案中不道德者的权利被公然否定,济南酒驾新政试图对同饮者“大刑伺候”,个性车牌之夭,帅英被指 “骗保”,讴歌民间反扒却忽视法律风险,“碰瓷”引发“扶不扶”和“赔不赔”的纷争,可作如是观。邓教授的立场十分鲜明、凛然且诚实:“国家应当对国民的道德生活保持中立”,“法律的精髓不是鼓励善而是禁止恶”。法律不能丧失其独立的品格,尤其要警惕不慎沦为假手道德求诸利益的工具。以刑去恶,绝非良策,要慎用法律,更要谨慎解释法律。
科技与真相,或者用科技之手段追求真相之目的,历来是“徘徊在司法门前的幽灵”。在《测谎:对精神的刑讯逼供》一文中,邓教授将测谎比作对精神的刑囚,刑讯逼供与精神测谎,一个指向肉体的痛苦,一个指向精神的折磨,都是“真相的熔炼炉”,但这个炉子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CD-9-CM-3手术与操作国家临床版亚目表.xlsx VIP
- 图形创意(第二版)林家阳 高教 全套课件.ppt
- Unit 2 Helping at home 第1课时 Get ready(教学课件)英语外研版三起四年级上册(新教材).ppt
- 大数据精准营销PPT课件.pptx VIP
- 天线与电波传播课件(第六章)电波传播概论.ppt VIP
- 公司目视化管理手册..pptx VIP
- 非遗工艺数字化呈现的2025年文化传承项目阶段汇报PPT.pptx VIP
- 演讲与口才中职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 CNG及LNG加气站风险管控资料.doc VIP
- 一种拉曼-荧光双模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miRNA检测中的应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