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代诗歌中的登高意向 (2).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论古代诗歌中的登高意向 登高而饮,赏菊心醉,高处觅知音。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古代诗歌中对“登高”这一意象的运用是广泛而灵活的,登高在古代诗歌中的意向大致上是描写九九重阳节登高望远、缅怀亲人,抑或是描写赏菊饮酒的闲情逸志,抑或是为了表达对现实不满而登往高处去寻觅内心的释放,抑或是登高而呼,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以及心中理想等等。总而言之,登高意向在古代诗歌中是深刻而带有深厚感情基调,给人以鼓舞与感动。 在杜甫的《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丛山小。”诗人在做此诗时正处在人生低谷,诗人赴洛阳应试,落第后北游齐赵,过泰山有感而作。诗中,我们看不到一点常人受挫后的沮丧,只能感受到作者超然物外的志趣和胸怀天下的抱负。这点,从作者笔下的泰山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即可略知一二。诗的前两句写泰山的高峻挺拔;三、四句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但仍有参天耸立的雄姿暗含其中;五、六句由整体转入局部,用山腰的白云、飞鸟烘托直入云天的泰山的雄姿,使泰山之高显得更神秘莫测;最后两句在以上描写的基础上表明自己征服泰山的勇气和决心。诗人的这种胸怀,既是诗人的“诗史”中忧国忧民情结的最好注脚,也是我们确立志向的最好参照,特别是最后蕴含深刻哲理的两句,更应成为我们自励自强的信条而置之座右。在此诗中登高是表达作者内心对未来的一种希望以及渴望能够登上高处的远大抱负,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看是积极进取的,表现得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对登高景物的描写释放了内心的压抑,豪情壮志溢于言表。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书写自己的豪情壮志,使我们读后能感受到作者抱负。通过观览景物的感受引出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作者站于高处,一眼望去是广阔的青山绿水,于是感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出了人生中假使要更上一个层次的话就必须努力往上前行的道理。在此诗中登高是表现远大抱负以及抒发豪情壮志的一种意象。这这两首诗中的登高意象是相似的,都是登上高处表达内心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都具有勇往直前的积极意义。 张说的《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中有“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在此诗中作者将内心对天下的担忧与个人的远大抱负赋予登高,登高在此就成了作者内心宣泄的地点与力量。心系朝廷与天下是此诗的主要线索,在家与国的伟大历史责任中,作者饮一杯黄花酒,将登高好望岳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一句“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道出了重阳登高好时节的民间习俗,在秋高气爽的的高山之巅,作者发出了“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的感叹,心系天下的伟大情怀溢于言表,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地写出了内心的情怀。登高这一意象在此诗中是对天下社稷的深切关注,作者渴望能够为天下百姓付出自己所有的力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爱国爱民主义情怀在登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这是登高诗中对登高这一意象表现爱国爱民主义情怀的典范。一句“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为我们呈现出了作者高尚的个人价值取向的伟大之处,家天下是我们每个人永远都不可忘记的人生信条。 在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中将登高所赏到的美景与内心的情感交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作者只求一醉解千愁却又无奈的纠结情感。。“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诗人意识到,尘世间象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象是劝客,又象是劝自己:“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

文档评论(0)

pjho8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