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解常见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引用、反语、设问、反问、对比、对偶、排比、反复。《敬畏自然》课文涉及到比喻、拟人、反问三种修辞。
1.比喻: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化静为动,使事物具有动态美。)
3.反问(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反问不用回答,答案已包括在问语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籍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井呢?
(理解:比喻,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3.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反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解题方法
“理解常见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这个考点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识别常见修辞手法,一是理解其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具体怎么考,怎么答,我们还是通过举例来说明。
原文相关文字: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 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⑵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画线句显然使用了比拟的手法,似乎拟成了狼等野生动物,所以突出了“北方冰雪的野性”;另外,“趴下来点”、“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又写出了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
我们看,并没有要求出现术语,甚至连比拟的作用也给你了——“形象地表现出”,关键是考查你是否看懂作者用文学的语言如何精确地表达出描写对象的特点的。所以,难点并不在是否辨认出到底是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而在于能否透过作者的文学语言把握描写对象的特点。如何把握?这要从什么是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怎么形成的说起。文学语言常是变形的语言,它通过若干修辞手法的使用完成对生活原态的扭曲,以便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也就是说存在这样一个加法等式:生活原态+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文学的语言(变形的、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语言)。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品味文学语言,就要善于透过使用了修辞手法的文学语言将作者的感受与生活的原态剥离开来。如刚才那两个句子,其实就是一个冰雪消融的过程,但作者作为一名南方人,可能感受到了刺骨的寒冷,于是将残雪与牙齿联系起来进而跟野狼等联系起来,于是才有了句子。于是,我们说,从里面读出了“冰雪消融”,读出了“野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基于对各种修辞手法特点和作用的把握。
我们试着用这一办法解答下面这道题目——
第②段描写“白鹭”、“云朵”、“晨雾”颇有特色,请任选一例加以赏析。(2分)(2009年长宁区二模试题)
原文相关文字: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与它们比起来,依赖车船出行的人,是多么的被动啊。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身下这片枕河入梦的人家了,从天宇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飘飘洒洒,也是说到就到了。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起了顽皮,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早晨的皇帝。
答案:赏析要点:白鹭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绘白鹭飞翔时轻盈优美的身姿;云朵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它们欢快自由、轻灵飘逸的状态;晨雾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它们一哄而起、笼罩一切的景象。(任选一例,2分)
结论:学会从识别技巧入手将文学语言还原为说明语言,将文学生态还原为自然生态,也就是“将文学描绘性语言还原为客观阐述”。
当然,具体到不同的试题,随着提问方法的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