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佛教文化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pdfVIP

梵净山佛教文化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梵净山佛教文化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考

Lilua YU 文 化 惜现存文字资料少。二是碑石 改 和摩崖。 “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 革 发 序”碑位于金顶东~L500米处的 展 老金顶脚 ,海拔2270米 ,建于明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碑为 梵净山佛教文化与旅游经济 古牌楼式,碑帽已脱落,而镶碑 石坊及鼓形护脚、敦厚的台基 协调发展的思考 仍旧完好。额镌 “敕赐”二字,故 俗称敕赐碑,碑左右腾龙拱护 上罩云朵,碑文四周缀以卷叶 陈 政 陈 曦 花边 ,一看即具帝王皇家风范。 碑文楷书 ,1349字 ,其中序文 833字,附载516-?--,题为 “敕赐 一 、 佛教文化与旅游景观 重建梵净山金顶序”,为明户部郎中李芝 彦撰,碑文对梵净山地形地貌、名胜风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没有一座山是弥勒佛祖的道场,而中国的佛教第 光、历史沿革等都有记述 ,称其为 “天下 一 世弥勒祖即是唐玄奘。梵净山金顶是一个唐僧之头像,传说唐僧西天取经 众名岳之宗”,而且 “自开辟迄今,海内信 回来后白龙马失蹄将经书存放在梵净山即为现在的万卷书。传说释迦和弥勒 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 两位佛祖仙游到梵净山时,见祥云雾绕,争为道场,一直闹到玉皇大帝那里, 钦谒,恒见月盛而 日新。久于两京,倾动 玉皇大帝亦解决不了这场官司,即抽宝剑一挥将金顶砍为两半,一半为弥勒 于十三布政 ,劳旌于抚按 ,频顾于道府 ” 佛祖所有,另一半为释迦佛祖所占。从梵净山成为佛教名山以来,弥勒殿一直 等,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内容最完整的 建在金项之巅。这才有梵净山是弥勒道场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齐名天下之缘 文物 ,是梵净山的镇山之宝,1982年2月 由。梵净山起初是以佛教名山著称的,只是由于现代社会人口的剧增,森林及 列为省级保护文物。茶殿碑,1979年10月 动物大量减少,这一方尚存的原始生态并拥有黔金丝猴、珙桐珍稀动植物的 5日发现于金顶左侧古茶殿遗址内,素面 地球 “绿宝石”才在自然资源方面名气大增。佛教文化是梵净山的一大景观, 无上款,无横额,以发现地命名,现存原 从金顶摩崖石刻到寺庙的断垣残壁,从民间故事传说到民俗风情,都透出浓 处,保存完好。系清同治光绪年间梵净山 郁的佛教文化气息。以梵净山金顶4大皇庵为主体的数百座寺庙,自明代闻 隆参和尚的记载碑,对山水风光 ,名胜物 名海内外以来,佛教的兴起无论是在经济、文

文档评论(0)

liangyue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