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案例陶朱教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朱教子 (经过多年的打拼,范蠡在商业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他的儿子却在一次意外事件中被绳之以法,生死未卜,消息传来举家悲恸。而范蠡却在救不救儿子这个问题上犹犹豫豫、举棋不定。最后在家人的央求下,范蠡才勉强做出了一个决定,派大儿子带着钱财去救自己的二儿子,可是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大儿子的施救直接导致了二儿子被判处死刑。而更让人感到诧异的是:当儿子的死讯传来的时候,范蠡更是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反应。在整个施救儿子的过程中,范蠡的行为让我们 感到很困惑,一方面他对儿子没有不管不问,还是想了办法的。另外一方面,他又没有尽全力,并最终导致了儿子的死亡,那么,在救不救儿子的问题上,范蠡为什么会有如此矛盾的心态呢?面对儿子被杀一事,范蠡为什么会如此不近人情?在这个事件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 范蠡有三个儿子,最小的是到了陶定居后才生的,长大后家里遇到了不幸。二儿子去楚地经商,与人发生争执,打死了人,被关,定为死罪。范蠡当时是天下首富,老家也在楚地,又在越地为官多年,朋友多,要救该不难。范蠡派大儿子去楚活动结果却让二儿子死得更快更惨。运回尸体时,全家悲痛,而范蠡却哈哈大笑,笑从何而来呢? 二儿子杀了人,关进监狱,家人都急坏了,纷纷要求去救。范蠡却平静,杀人偿命,应当。“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处决于市,这是古老的刑罚,目的是威慑百姓, 也是惩罚本人,剥夺其尊严。清代常在菜市口杀人。范蠡讲可以想办法,让他死得体面些。决定派小儿子去活动,带了一千镒黄金,用牛车拉着。上路时,大儿子却非要去,范蠡不答应。大儿子就抱怨,我应该要去分忧,不是明显看不起我吗?不如死了算了。妻子说,小儿子也未必救得出,大儿子再气伤了,怎么是好?只好改派大儿子去,写了一封信,叫大儿子去找庄先生,这是他早年的朋友,要他交给庄先生,要听他的,不要争执,老大答应并上路了。甚至还担心钱不够用,又自己准备了几百镒。 老大找到了庄先生家,发现他家房子小而且破,夫妻二人也是穿得破烂,穷困。大儿子真实以为是个大人物,看到这样,心凉了。即使弄明白了,这就是父亲要他找的庄先生,他仍然心里纳闷。但他还是恭敬地交上了书信与黄金。庄先生收下了,叫他赶紧回国,放了弟弟也不要问是为什么。 老大却没底,这样穷,还能办什么事?他没回。又悄悄地住了下来,自己找人,找到一个贵族,让他帮忙。他没想到,庄先生是当时的隐士,在楚国相当有名,楚王都尊重他。一大笔黄金,他并不想要,要找机会还给范蠡。庄先生找机会求见楚王,跟楚王说,夜观星宿,对楚不利。楚王问怎么办,他说得实行仁政,避灾,大赦,放了罪犯,感动上天。楚王答应了。庄先生就告辞了。 楚王下令密封府库,准备大赦了。老大托付的那位贵族听说了,大喜,把这事告诉了老大。他说过过去大赦时,都是如此。大王下令封府库了,等着好事吧。老大觉得弟弟得救无疑了,靠的正是他这位贵族,庄先生恐怕什么忙也没有帮上,那么多黄金不是白给了他吗?他得要回来。 庄先生看见老大来了,心里吃惊,怎么没走呀?老大说,是弟弟还没救出来,怎么回去呢?现在听着要大赦了,我弟弟命大,特意来辞行。庄先生听出是告辞是假的,来要回黄金的,叫他自己去拿吧,就在隔壁呢,一分没动,老大真拿上走了。他甚至还觉得得意,实际上,庄先生原本想帮助老朋友一把,压根并不想要这笔钱。现在被误会了,受人侮辱一样,恼火气愤。于是二次求见楚王,跟楚王说,上次建议,您果然采纳了,这本是好事,可是听到议论,但是,听说陶朱公的儿子犯罪了,也在其中,听说他花了重金,在上下打点贵族,人们议论,不是为楚求福,是掩人耳目,楚王听说,火了。我怎么会释放一个人而大赦呢?下令立即斩首,当场下令砍了。并且宣布,被杀的正是陶朱公的二儿子。老大让弟弟死得更早更没面子。 尸体运回时,家人悲痛,这时范蠡却大笑。一边笑一边对妻子说,老大一去,弟弟非死不可,我早知道,我为什么派小儿子,是因为大儿子从小受苦,知道来钱不容易,不舍得花钱。小儿子出生我们家有钱了,只知道游玩,不知道挣钱的艰难。大儿子一去一定会落到这一步。 明明知道大儿子无法完成,为什么要派他去呢? 一是事先知道小儿子去,二儿子或许有活命的可能,为什么最后,还是派大儿子去了呢?范蠡在经商时重视人才,择人而不责于人。重视选拔而不苛求。手下少不了办事而有本事的人。预料老大会办砸,为什么不派人去相帮呢?不这样做,不是明知故犯吗?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是儿子被杀,本是悲痛的事,为什么大笑?笑从何而来?怎么解释呢? 设想一下,当初知道二儿子杀人被关,即将判死刑时,选择有几条,一是不管不问,二是不惜代价,动用一切资源,救出二儿子。这两种选择是两个极端。现在人有法制观念,听司法机关按法定程序办事,一般会采用第一种。古代不同,人们法制观念淡薄,可能会拉关系,想逃避。范蠡走的是中间路线。 想了办法,却没尽全力,也因此导致了儿子的死亡

文档评论(0)

qtrt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