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共混改性第一部分.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物理共混法 定义:将各高分子组份在混合设备如高速混合机,双辊混炼机,螺杆挤出机中均匀混合。 大多数高聚物的共混物均可用物理共混法制备,在混合及混炼过程中通常仅有物理变化。但有时由于强烈的机械剪切作用及热效应使一部分高聚物发生降解,产生大分子自由基,继而形成少量接枝或嵌断共聚物,但这类反应不应成为主体。 以物理形态分类,物理共混法包括粉料(干粉)共混、熔体共混、溶液共混及乳液共混四类。 2、物理/化学共混法 兼有物理混合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共混和共聚-共混。 (1)反应共混 以共混设备(挤出机、密炼机等)作为连续反应器,进行单体的聚合或使聚合物与添加剂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达到聚合物改性或实现增容的目的。 如:利用反应挤出技术制备不同种类的聚烯烃接枝马来酸酐(PE-g-MAH)或弹性体接枝马来酸酐(EPDM-g-MAH) (2)共聚-共混 共聚-共混是首先制备一种高聚物(高聚物组分I),然后将其溶于另一高聚物(高聚物组分II)的单体中,形成均匀溶液后再依靠引发剂或热能引发,使单体与高聚物组分I发生接枝共聚,同时单体还会发生均聚作用,上述反应产物即高聚物共混物,它通常包含着三种主要高聚物组成,即高聚物I,高聚物II及以高聚物I为骨架接枝上高聚物II的接枝共聚物。接枝共聚组分的存在促进了两种高聚物组分的相容。 如ABS树脂的制备方法(之一):将聚丁二烯橡胶溶于接枝单体(St、AN)混合物中,加入引发剂进行本体聚合。预聚合阶段生成内包含AS树脂和共聚单体的微凝胶体,单体转化率为10%-40%,后聚合阶段橡胶颗粒发生交联。 IPNs有分步型、同步型、互穿网络弹性体及胶乳-IPNs等不同类型 (1)分步型IPNs,它是先合成交联的聚合物1,再用含有引发剂和交联剂的单体2使之溶胀,然后使单体2就地聚合交联而得。 (2)同步型IPNs,两种聚合物网络是同时生成。其制备方法是,将两种单体混溶在一起,使两者以互不干扰的方式各自聚合交联。 (3)互穿网络弹性体:由两种线型弹性体胶乳混合在一起,再进行凝聚并同时进行交联。 (4)胶乳-IPNs:就是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的IPNs 两种高分子掺和在一起能不能混合?混合的程度如何?必须考虑高分子的相容性问题。 从热力学角度讲,聚合物间的相容性就是聚合物之间的相互溶解性,是指两种聚合物形成均相体系的能力。 从inmiscibility到compatibility到miscibility是相容性越来越好的。inmiscibility、compatibility、miscibility分别翻译为:不容性、相容性、互容性 根据二相“软”、“硬”情况可以分四类: 1) 分散相软(橡胶)-连续相硬(塑料) 例如:橡胶增韧塑料(ABS、HIPS、 PVC+CPE、PP+EPR 等) 2) 分散相硬-连续相软 例如:热塑性弹性体(SBS) 3) 分散相软-连续相软 例如: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共混 4) 分散相硬-连续相硬 例如: PC+PE 、PPO(PC)+PS等 扩散的推动力是混合熵即链段的热运动 最终的扩散程度主要取决于两种聚合物的热力学相容性。 扩散的结果使得两种聚合物在相界面两边产生明显的浓度梯度。相界面以及相界面两边具有明显浓度梯度的区域构成了两相之间的界面层。 复型技术 界面层的结合 (1)两相之间有化学键连接 (2)两相之间没有化学键连接,仅有聚合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次价键作用 对于两相之间没有化学键连接的界面作用,有润湿-接触理论和扩散理论。润湿-接触理论认为界面粘合强度取决于界面张力,共混物组分间的界面张力越小,界面粘合强度越高。扩散理论认为,界面粘合强度取决于相容性,相容性越好,界面粘合强度越高。  相界面的效应 对于具有海-岛结构两相共混体系中,分散相颗粒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分散相颗粒的表面,可看作两相的相界面,如此量值巨大的相界面,可以产生多种效应。 (1) 力的传递效应 (2) 光学效应 (3) 诱导效应   (4) 声学、电学、热学等 2.2.3 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 直接观察法 力学松弛法 方法 光学显微镜法 电子显微镜法 透射电镜(TEM) 扫描电镜(SEM) 玻璃化转变法(Tg) 动态粘弹响应  光学显微镜法 最大放大倍数:1000倍 极限分辨率:0.2μm 主要研究对象:相畴较大的(1μm 以上)共混物形态 常用制样方法: (1)溶剂法 (2)切片法 (3)热熔压片法 (4)蚀镂法 HIPS形态结构的偏光显微镜照片(溶剂法制样) HIPS形态结构的偏光显微镜照片(切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