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三-一战的烽火2.pptVIP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版-选修三-一战的烽火2

马恩河战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传统战略的失误可解释破坏欧洲文明的流血的僵持局面…在以后的三年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造成这一流血僵持局面的原因是:防御性武器从战争一开始就优于进攻性武器。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 材料二 当时的军队、武器弹药等给养的运送主要是依靠畜力。在战壕的士兵们没有给养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 结合材料说明一战为什么成为持久战和阵地战?这种转变更有利于战争中的哪一方?为什么? 传统战略的失败;武器装备使防御方的实力大于进攻方的实力;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 这个转变有利于协约国一方。因为协约国在面积、人口和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大的殖民地,但其兵员分散,装备较差,利于长期做战。同盟国军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争准备充分,但其人口、资源等都无法同协约国相比,利于速战速决,战争转入相持,显然不利。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 * 第2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烽火 一.一战的过程(1914-1918) 施里芬,德意志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著名的“施里芬计划”,其要旨在于加强德军的右翼力量,取道比利时直取法国巴黎,速胜法国后挥师东进,打败俄国。 1.交战双方的作战计划和部署 德皇威廉二世对 战争的胜利信心 百倍,他对即将 开往前线的士兵 宣布:“叶落之 前你们就能返回 故乡” 西线 比利时、法国北和德法边境英法←→德 东线 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 南线 巴尔干半岛 塞尔维亚←→奥匈 2.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 俄军夏季攻势 美国 中国 参战 第三阶段 1917 1918 德国投降 奥匈 投降 第一阶段 1914 第二阶段 1915--1916 阶段 西线 东线 南线 马恩河 战役 东普鲁士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俄 俄国退出 ①大战的第一阶段(1914) A.西线: 德 法 马恩河 德国的“速战速决”战略破产。西线进入相持阶段 B.东线: 俄 (德)普鲁士    奥地利 德“施里芬计划”破产,东西两线陷入持久的阵地战 俄败 俄胜 ②.大战的第二阶段 1915~1916 A.东线:1915德奥把进攻重点放在东线 德奥击溃俄国计划失败 B.西线:1916(最关键) a.凡尔登战役 1916.2 德军意图: 经过: 结果: 影响: b.日德兰海战:1916.5 影响:英海军仍掌握制海权 迫法退出战争 出动飞机,飞艇、毒气弹 德计划失败 最具决定意义、一战转折点 ①.大战的第一阶段 1914 ②.大战的第二阶段 1915~1916 A.东线:1915 德奥击溃俄国计划失败 B.西线:1916(最关键) a.凡尔登战役 1916.2  b.日德兰海战 1916.5 c.索姆河战役 1916.6 协约国意图: 经过: 影响: 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 英首次使用坦克 一战规模最大战役 战局向有利于协约国方向转化 “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只见德军在四散而逃。我围着村庄转了一圈,就像战神在地上划了一道禁圈一样,德国人全给吓懵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 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 阶 段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 1916年) 第三阶段 (1917— 1918年) 战役或重大事件 马恩河战役、东普鲁士战役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俄军夏季攻势、日德兰海战 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俄国退出大战 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影 响 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战略主攻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第一次世界 大战以同盟 国失败告终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俄国攻势 基尔港水兵起义 ①美国的参战 探究1:大战初期为什么中立? 1914年8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威尔逊总统当天就声明中立。8月19日他又号召美国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其实威尔逊的真正目的是在等待时机,捞取实利。美国驻英大使佩奇在同年10月11日致总统顾问豪斯的信中即预见到,战后“差不多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破产了。海上将不再有德国。而十年以后,……整个世界前途就将会落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历史回眸: 二、同盟国的失败 1.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中立原因:胜负未明、不便投机;利用中立,大发战争财 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