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课件(共88张PPT).ppt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课件(共88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复习课件(共88张PPT)

知识结构 一、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唐朝:曲辕犁构造示意图 灌溉动力 本课小结: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 农业经营方式。 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 田庄手工业 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崔寔的《四民月令》,叙述汉代大地主田庄从正月至十二月的生产、生活情况。) 2、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A、灌溉工具  B、冶铁工具 C、播种工具  D、纺织工具 3、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私营企业 4、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4、下列那种是清代发明的瓷器种类有 A、青瓷 B、斗彩瓷 C、五彩瓷 D、粉彩瓷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也叫“重本弃末”、“强本弱末”,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古代历朝大都推行这一政策。 2、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1、含义 2、表现 3、影响 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又是新的经济文明萌生的征兆,它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另一方面,从经济整体看,这一经济因素只是在部分地区、行业稀疏出现,力量微弱。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发展非常缓慢。 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下面诗句各自反映了哪个朝代市的发展情况?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王建《汴路即事》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杜荀鹤 陆游《杂赋》诗“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宋代的草市 A、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B、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政府对草市的行政管理加强 D、草市发展为乡村集市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 战国:有的城市中出现商业区 汉代:都市因商业集中而繁荣 新朝: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 唐代: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 宋代:汴京等都市的商业繁盛 清代:苏州等地“十万烟火” 、五镇 一、重农抑商政策 二、工商业的管理 三、海禁政策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重视农业 抑制商业 《商君书》:“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兔除本人徭役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全家罚为官奴 )。”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 在当时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当时处于封建社会初期,需要发展农业以巩固经济基础。 3、表现: 战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汉武帝时: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 西汉——唐朝:商人入市籍,不得为官。 汉景帝经常对下臣们说: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雍正帝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贵。 4、评价: 积极: 消极: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了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二、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举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