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常见的几种题型
诗歌鉴赏常见的几种题型及其解题思路 (一)诗歌的某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题要点:弄懂诗句大意,串联组合诗歌的意象,写为:“诗句描绘了一幅……的图画”? 例如:“数枝幽艳湿啼红”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06全国卷) 答案:花朵上,水气聚成了晶莹的水珠,像是少女眼睛里含着泪珠,夺眶欲出,令人十分爱怜。作者摄取了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田园景色。 (二)诗歌写景创造了怎样的艺术氛围。 答题要点:总体把握诗歌意境的基调,举例(意象组合),并运用专门术语(开阔、雄浑、壮美、幽静、优雅、苍凉、悲凉、寂静、静谧、喧闹、热烈、萧瑟、肃穆等)。 答案呈现方式:通过……,创设了……氛围。 例如:《凉州词》一诗创设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通过望不到源头的黄河、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幽怨的羌笛,创设了悠远、苍凉的意境。 (三)某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征(特点)? 答题要点:景物特征,即景物的形、色、声、味及其构成的艺术氛围。 (四)诗歌是如何突出表现标题中或诗歌中统领全诗的某个字的。 答题要点:此类题考查的是对全诗主要内容的理解。比如如何写“暮春”的,答题时筛选每句诗中能表现暮春的景物,然后串联组合答题。 例如南京市08届统考卷“此诗写景,处处紧扣“秋”字。请作简要分析。(4分)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 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 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 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 何事惊麋鹿? (五)关于诗歌描写的生活场景 答题要点:借助注释,定位诗歌的狭义写作背景。看是“送别”,还是“登临”,还是“忆旧”。 例如南京市08届二模卷“这两首诗分别“记”“忆”了什么样的生活?”(4分) 答:左诗“记”了早年与朋友竹斋同宿听雨忘眠的情景;陆诗回忆当年锦城军旅豪放生活。(每点2分) (六)关于诗歌中哪一个字最好 答题要点:此属炼字题。解题的思路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并适当展开联想、丰富细节,描绘该词所在诗句再现的画面,最后分析作用。 例如:“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06年辽宁卷) 东 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答案:“铿然”是手杖碰触在石头上发出的清脆的声响,仿佛让读者联想到在崎岖的山路上诗人精神抖擞、盎然前行的姿态,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待,表现了诗人虽仕途受挫却依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七)关于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及表现人物的手法 答题要点::(1)明确诗歌刻画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表现人物的手法:环境烘托,暗示,侧面烘托,直接描写,神态动作等。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八)关于诗歌的表现手法。 答题要点:从情景交融法、虚实相生、象征手法、衬托手法、对比手法、托物言志、铺垫映衬、小中见大、、变换角度、抑扬、用典等常用手法中择其正确的一两种并结合具体语料简答。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思路: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从情、理、结构、语言等方面指出作用。 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具体的何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技法,写出了(某种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或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或效果。 例如:“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06安徽卷)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再如:“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06福建卷)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九)关于诗歌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作者的感情基调,不外乎以下几种类型——惜别、思乡、惆怅、感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