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网发展及变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果壳网发展及变现

2014年12月22日,成立刚满四周年的果壳网宣布完成2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除了IDG等原有股东跟投,中国教育企业好未来(NYSE:XRS)作为领投方砸出1500万美元,将果壳网纳入其在线教育行业的布局当中。 对于互联网上的年轻用户而言,经常以“谣言粉碎机”身份亮相的果壳并不陌生。2014年反腐大兴,官员贪墨频频曝光,网上曾流行起了一篇帖子 ——“1亿元钞票需要多大房子才能装得下”,而该帖出处,正是果壳网,只不过,这篇内容是果壳在2011年以趣味科普的心态发表的,并非指向贪腐官员。 果壳网CEO嵇晓华告诉财新记者,2010年成立的果壳,作为一家企业来说,一直都“离钱太远”,MOOC学院是果壳找到的首个有力的商业模式,而之所以选择在此刻融资,也是觉得目前正是果壳在线教育被市场逐渐认可的节点。 “离钱太远”,或许正是大家喜欢果壳的原因之一,但大家喜欢,并不能成为一家企业“走得长远”的支撑。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下,“饭否”“译言”“BlogBus”这些极具气质的小而美产品渐行渐远,果壳若无法突破小众瓶颈,寻求可持续的商业路径,那么它的生命最终也只能在“小而美”中定格。 姬十三坦言,直到2013年拿到B轮融资,果壳才慢慢摸索出机会得以“像一个真正的商业公司那样去战斗”。 果壳初探商业 姬十三本名嵇晓华,生于1977年,30岁博士毕业才离开学校的他有着深厚的生物学功底,却走上了一条自由撰稿人的道路。本着对科学的热爱,他与一群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科学爱好者成立了果壳网的前身“科学松鼠会”,一个旨在大众科普的公益组织。 经过两年发展,科学松鼠会的品牌逐渐响亮,但是NGO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缺乏资金、人才,连注册登记得到合法身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09年底,有风投找到姬十三,希望能将松鼠会商业化运作。但彼时的姬十三并不想把一个公益品牌变成一个商业机构,辗转半年,最终他决定把公益机构保留下来,从中分出一批人,做一个新的品牌,做一些商业化的事情。给果壳带来首轮天使融资的是挚信资本的郑庆生,他通过豆瓣给姬十三发了“豆邮”,两人见面吃了一顿饭,谈成了这件事情。 郑庆生能得到姬十三的首肯,与挚信资本的背景有关,挚信资本是一只特别关注文艺青年气质创业的基金,除了姬十三和他的果壳网,挚信还投了文艺乌托邦的豆瓣、为年轻人规划旅游路线的穷游网、雕刻时光咖啡馆,以及后来的单向街书店。姬十三觉得这些公司具有非常相似的气质,所面对的人群,也都是社会中的亚文化群体。 “后来我才知道,在过我们项目的时候,挚信资本内部还是挺有争议的。大家都问:商业模式是什么?后来是他们老大李曙君拍板说:‘如果这个机构过两年变成一个社会企业,我们也认了。’”姬十三回忆说。 虽然拿到了投资,2010年的创业环境可不比现在,随手在网络上都能搜索到大把创业资讯,果壳成立的头两年,走了不少弯路。 果壳的初创团队大部分是科学松鼠会的成员,大家都是本着试试看的心态,与姬十三共同建立了果壳网,但多数还在外挂有其他职务,并未完全投身到这个创业项目中来,其中包括了果壳的另一名联合创始人和现任COO的姚笛,也是姬十三的本科校友。在成立一年多后的2012年初,由多人“兼职”组成的果壳团队遇到了挑战:由于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流失了一大批核心骨干。 “那时有50多个人,对于创业公司来讲不算小。但企业管理、运作稍微有点混乱。而公司的很多决策,也不是特别符合商业规律。” 姬十三说。 2012年下半年,投资市场突然变差,果壳也开始面临资金问题。“当时有两家VC要投资果壳,但是有一家在最终协议签字前一天不干了。”姬十三压力很大,公司账面上的钱只够维持运转几个月。 当时果壳有一个收入来源——帮助一些科技类商业客户做传播上的解决方案。比如汽车类型的品牌,它们可能会在其他媒体投放广告说自己的大气豪华,但同时也需要果壳网来替自己向受众讲一讲发动机的原理、引擎的故事。 但果壳也并非饥不择食。当林志颖在微博上推广其公司开发的有着“逆生长”功能的胶原蛋白饮品时,果壳网的“谣言粉碎机”栏目直接炮轰林志颖是在误导公众。 姬十三的态度很明确,品牌传播服务只是生存的必要妥协,但是必不敢赖以为生。“科学有其中立性,我们现在敢于对很多企业说NO,是因为我们有投资方的钱作支持。但如果五年之后依然这样,就会有问题。”他认为,科技品牌传播服务只能作为补充,从长远来看,还需要下沉找到更有力的商业模式。 下沉产品 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果壳开始谋求蜕变。2013年年初,果壳拿到由IDG领投的B轮融资,想法终于得以付诸实践。而这也使得果壳与原本有几分神似的知乎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两家公司的历史。果壳与知乎正式上线的时间分别是2010年11月和2010年12月,几乎就是前后脚。刚上线的时候,两家公司存在模式上的差异,果壳有点类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