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答案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答案详解)

【命题人揭秘】本题以文学作品为切入点,体现能力立意,主要考查文学作品与历史科学之间的关系,即文学作品对历史研究的价值问题。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能反映生活,但又不是完全真实地反映生活。因此在史学研究中,不能把文学作品作为信史使用,但可以作为参考。近年来的高考中经常出现类似考查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的题目,希望能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考情新动向】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来看:本考点命题频率较低,从全国各地试卷来看,每年基本上会出现一道选择题,甚至不出现。从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历史上的各类文学作品。 2.从考查角度和能力看:主要考查文学作品的类别、风格、内容、地位等。从考查能力来看,一是考查学生对文学成就的识记再现能力,二是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欣赏能力。 3.复习备考时,一要理清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学成就发展的线索和脉络,二要识记再现文学成就的代表作、人物、风格等。三要结合语文学科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1.(2012·江苏单科·T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明确两点: (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反映了山歌是乡村少年的随口之作,不登大雅之堂。“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意思是“山歌虽然粗俗,难道不是《郑》《卫》的遗风吗?” (2)《诗经》的特点: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解析】选A。题干中“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反映了山歌粗俗的特点。“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表明山歌有《诗经》的遗风。结合《诗经》中《风》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的内容,可知《诗经》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 2.(2012·全国文综·T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 (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元人之曲,托体稍卑,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2)元曲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兴起的一种通俗文学,是一种市民文化,主要流行于处于社会下层的文人阶层。 【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元曲由于体裁随意,官方正史不予记载,遭儒家士大夫鄙视,体现了官僚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由此判断C正确。A项说的太绝对,元曲只是不为上层士大夫所重视。B项厚古薄今与题干矛盾。D项中的八股取士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09·广东单科·T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 【解析】选C。《老子》一书是记录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楚辞》是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上述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典例4】(2011·福建文综·T17)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精讲精析】选A。 × 落户北京是在乾嘉,并非康乾时期 D × 京剧的形成是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后,并非是元末初创 C × 京剧取各种戏剧之长而成,不是“戏曲之祖” B √ 京剧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并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A 结论 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选项 【阅卷人点评】通过阅卷后的数据分析,该题主要错选C项或D项,其主要原因是: (1)对京剧的发展历程不能准确的把握。一是将京剧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