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产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传统的国际资本运动理论
从历史的角度看,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对国际投资的理论解释仅限于对在投资实践中占较大比重的对外证券投资行为进行评论。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论是赫克歇尔——俄林( Heckcher ——Ohlin)的资源禀赋理论。这是传统的国际资本运动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
(1)各国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运动是有效的或是完全竞争的;
(2)国际资本流向是从资本充裕的或过剩的国家流向资本短缺的国家;
(3)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之间金融利率的差异。如果甲国的长期利率比乙国高,则说明甲国的资本比乙国更为稀缺,乙国的资本必然回流向甲国,直到两国利率相等为止。
这一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国际投资实践张的对外证券投资行为的解释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些学者试图运用国际证券投资理论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实践,但是,两者相差甚远。自二战结束以来,对外直接投资实践出现了新的特点:
(1)各国产品和生产要素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
(2)60年代的投资资本流向呈现多向性
第一,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渗透(在发展对外投资的同时,也积极引进外资);
第二,资本短缺国家也向发达国家输出资本(并一定是资本过剩,如印度)。
(3)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动因不是各国利率的差异。
例如:政局不稳、利率高的国家的资本流向政局稳定、利率低的国家;
政局稳定、利率高的国家的资本流向政局不稳、利率低的国家(国内的某种限制造成)
传统的理论已不能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此时,新理论产生。
二 西方主流投资理论
(一)海默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被称为“独占性的生产要素”优势,或厂商特有优势。
垄断优势理论是海默(S.Hymer)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海默因而被称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先驱。这一理论后经金德尔伯格(C.P.Kindleberger)、凯夫斯(R.E.Caves)等学者的发展而形成其理论体系,并成为后续的各种直接投资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1969年,金德尔伯格出版了《美国公司在国外》一书,与海默的观点基本一致。[ 1960年,海默发表的博士论文中,第一次论证了外国直接投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外国金融资产投资,从而在理论上开创了以外国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新的研究领域。在海默之前的贸易或金融学家认为,外国直接投资在本质上等同于外国金融资产投资,只是承担的风险不同而已。海默认为外国直接投资不是一个简单的资产交易过程,它包括非金融和无形资产的转移,是跨国公司使用和发挥其内在组织优势的过程。当时,海默的论文并没有被多数学者重视。直到1976年,海默的博士论文才得到正式出版。
前面已述,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假定:各国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即市场具有效率、信息不产生费用、没有贸易障碍、公平竞争等),各国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或价格由各国生产要素秉赋的相对差异决定。资本从资本供给丰裕且利率低的国家流向资本供给稀缺且利率高的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利率的差异。
海默认为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说明的是证券资本的国际流动,它不能解释二战后发达国家企业技术和管理才能的转移。他深入研究了美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指出一个厂商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其真正原因并不在于各国利率的差异,[该理论的精髓、基本观点是:国内、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造成企业的垄断优势,这是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或根本原因。] 而是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的的市场不完全性为对外直接投资打开了大门。如果产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运行是完全有效的,则对外直接投资就不可能发生,对外直接投资是市场不完全的副产品。
1、市场的不完全性
市场不完全理论的核心基于一种假设:企业具有全球区位经营观念。企业的对外投资是对当地竞争者所占优势的有效利用。
在市场完全的条件下(即市场具有效率,信息不产生费用,没有贸易障碍,市场主体完全公平竞争),国际贸易是企业采育国际市场或对外扩张的唯一方式,企业根据比较利益原则从事进出口活动。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市场是不完全的,,这种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为对外直接投资打开大门。市场的不完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政策干预经济造成的不完全性
①关税、进口限额和其他非关税贸易限制。例如,对进口商品的管制等。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这些限制因素对企业在被保护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出口)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②税收(赋税)。对外直接投资可产生于两国税法的不同。如果母国税法允许国外投资利润递延交纳,将有利于企业在国外的对外直接投资。例如,子公司的利润实际汇回到母公司时才向所属母国交纳所得税。
③政府其他管制。例如,价格管制、利润管制、反托拉斯法、利率汇率政策等。(东道国不管制)这些管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