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蛇纹石化辉石岩纵波速度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 地震学报
第24卷 第4期 地 震 学 报 Vol. 24,No.4
2002 年7 月 (436~440)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Jul.,2002
文章编号:0253-3782(2002)04-0436-05
研究简报
蛇纹石化辉石岩纵波速度的高温高压
实验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1) 1) 1)
刘 巍 杜建国 白利平
2) 2)
谢鸿森 郭 捷
1) 中国北京100036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2) 中国贵阳55000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高温高压实验 纵波速度 蛇纹石脱水作用 岩石结构
中图分类号:P315.8 文献标识码:A
高温高压下弹性波速测量是研究地球深部物质状态、性质和运动等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现今人们认
为,脱水是引起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Kern,1982;Ito,1990;Christensen,1989;
Popp,Kern,1993;宋茂双等,1996;周文戈,1998;赵志丹等,1996).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岩石学
等资料表明,云母、闪石和蛇纹石等含水矿物的脱水作用是地球深部水的主要来源(Ulmer,Tromsdorff,
1995;Ito,Tatsumi,1995;Newton,1989).蛇纹石是地幔的主要矿物——橄榄石和辉石的主要蚀变矿
物,含H2O量达 13%(wt),远远高于其它含水矿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蛇纹石的脱水作用和相变已有详
细研究(Liu,1986;Ulmer,Tromsdorff,1995),但在脱水过程中就位测量岩石弹性波速的实验却不多.Popp
和Kern(1993)在0.2 GPa、20℃~750℃条件下测量了蛇纹岩的弹性波速,发现纵波速度(v )在大约500℃、
P
横波速度(vS)在 680℃开始发生大幅度下降.宋茂双等(1996)在 2.0~5.0 GPa和温度达 1 500℃范围内测
量了P波速度,探讨了温度、压力、相变和蛇纹石脱水作用对碱性橄榄玄武岩波速的影响,认为在压力小
于3.0 GPa条件下,蛇纹石脱水是导致玄武岩波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上述研究仅仅观察到了波速的变化,
但没有对蛇纹石在升温和升压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为了更好地将弹性波速的变化与蛇纹石的反应变化
对应起来分析实验结果,本研究在 1.0 GPa、室温至 960℃就位测量蛇纹石化辉石岩纵波速度的过程中,
在不同温度处,特别是波速突变点处取样,并详细分析了使弹性波速发生异常变化的原因.
1 样品和方法
实验样品是蛇纹石化辉石岩、细粒残余块状构造,沿矿物颗粒边缘和内部裂缝蛇纹石化严重,大部分
颗粒仅存假象.其化学组成和CIPW结果列于表1.其矿物组成是:蛇纹石(70%)+辉石(17%)+橄榄石(8%)
+白云石(2%)+钛铁氧化物(2%~3%).
岩石纵波速度测量实验是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深部物质实验室YJ-3000 t压力机上的弹
性波速测量系统内进行的,有关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的描述详见谢鸿森等(1993)文章.高温高压下岩石弹
性波速测量采用的方法是脉冲透射-反射法,测量误差为2%(Liu et al .,2000).与文献中装置不同的是,
本研究为了降低样品室中的温度梯度和压力梯度采用了新的样品组装方式,样品被切制成直径为12 mm、
长8 mm的圆柱,样品上下用叶腊石柱(直径12 mm、长度12 mm)做缓冲棒.谢鸿森(1997)经测量认为,高
压腔体内中心纵向长度8 mm区域可近似为等温区.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