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北票喇嘛洞遗址出土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PDFVIP

辽宁北票喇嘛洞遗址出土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北票喇嘛洞遗址出土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

维普资讯 第26卷 第 1期 人 类 学 学 报 V01.26.NO.I 2007年 2月 ACTA ANTHROPOLOGICASINICA Feb..2007 辽宁北票喇嘛洞遗址出土 人骨稳定 同位素分析 董 豫 ,胡耀武2,张全超 ,崔亚平 ,管 理 ,王昌燧2,万 欣4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研究室 ,合肥 230026; 2.中科 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北京 100049 3.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 中心人类学研 究室 ,长春 130012; 4.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沈阳 110003) 摘要 :喇嘛洞遗址是我 国北方地 区一处 以三燕文化墓葬为主 的大型墓地 ,对其 出土人骨进行 C和 N稳定 同位素分析 ,可望 了解先民的食谱 ,揭示其生活方式进而探索鲜卑与汉 的相互联系。该遗址 20个墓葬出 土人骨 的c、N含量 以及 C/N摩尔比反映了样 品均保存较好 ,可用作食谱分析 。人骨 中骨胶原 C和 ”N 分析显示 ,先 民主要以c 类食物为食 ,且基本为素食 ,这当与发达 的糜子和粟米农业密切相关,表明喇嘛 洞遗址鲜卑生活方式 已受到汉文化 的强烈影响,由游猎为生转变为农业生产为主 。对不 同性别的先 民食 谱差异性进行 t检验 ,发现男女食谱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样 品BLM63和 BLM99的8N值相对较高,揭示 了其食物结构中含有一定量的肉类 。 关键词 :喇嘛洞 ;三燕文化 ;慕容鲜卑 ;C和 N同位素 ;古食谱 中圈法分类号 :06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193(2o07)O1.0077.08 1 引 言 喇嘛洞遗址位于辽西丘陵地区大凌河谷地 附近 ,是我国北方地区迄今所见最大的一处 以三燕文化墓葬为主的大型墓地 ,年代约为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中叶…,即慕容鲜卑从游 牧转 向定居农耕 的前燕及前燕前期 。白1993年至 1998年 ,历经 5次发掘,共发掘墓葬 435 座 ,其中三燕文化墓葬419座 。出土了大量人骨 ,及大批陶器 、铜、铁器 、金 、银饰品、成套马 具及各种生产工具 。 长期 以来 ,鲜卑一直 以骑猎游牧为生,食物来源以肉奶为主 ,也包括少许农业。鲜卑所 居之地可以种植稞 (糜子)和 “东墙”,但其主要粮食——粟米则依赖 中原输入b]。在慕容魔 时期 ,鲜卑选择毗连广大汉人农业 区的燹城作为定居地 ,结束 了游牧生活而转 向农业生 产H。十六国时期 ,鲜卑慕容部在 中原地 区建立前燕 (337—370年)、后燕 (384—4o7年)、南 燕 (398—410年)等封建地方割据政权 ,推动了中国第二次民族文化大融合。在此过程中,鲜 收稿 日期 :2005.12.13; 定稿 日期 :2006-03.07 基金项 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 目(KJCX3.SYW.NI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基金 ;教育部 回国留学人员基金 作者简介:董豫 (1981.),女 ,汉族 ,河北省吴桥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骨化学 方面的研究 。Email:yudon$2@muc.edu 通讯作者 :胡耀武 ,Email:ywhu@sueas.ac.cn 维普资讯 · 78 · 人 类 学 学 报 26卷 卑慕容部摈弃了原有的游牧生活而采取中原地区农耕社会经济方式 ,为其与汉人和其他 民 族的交流和融合奠定了经济基础 。喇嘛洞遗址年代正处于民族融合 的初始阶段 ,了解该 遗址人类的食谱 ,对于揭示该遗址人类的生活方式进而探索鲜卑与汉的相互联系 ,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上世纪70年代末建立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 ,历经多年的发展与完善 ,已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