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高考地理第单元中国地理分区第课时认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课件
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1.对外开放的前沿 (1)区位优势:广东省________部,毗邻________,与________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 (2)政策优势: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形成一个包括__________、沿海开放城市、_____________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3)人文优势:①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__________的历史传统。②全国著名的________,有利于吸引___________及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外向型的经济 (1)工业发展:以_________为主,重化工业比较发达。 (2)商业贸易:主要通过________贸易渠道,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3.城镇的发展 ________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1.优越的自然条件 2.旅游业 (1)发展优势——旅游资源丰富。 ①自然:__________景观,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称。 ②人文:以________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 (2)存在问题 ①周边州县纷纷建立旅游景区,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②旅游景点________,规模较小。 ③旅游接待能力较小,以国内游客为主。 ④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三、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概况 (1)范围:西起C_______,东至A______,北起长城,南至B______。 (2)河流:图中的D________,E________。 (3)城市:图中的F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I________,J________。 (2)危害 ①影响农业:沙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养分流失,__________下降,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加剧洪涝:大量泥沙汇入________,使其含沙量剧增,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威胁黄河防洪安全。 ③影响生态: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________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④影响经济:制约当地交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并给生产、生活带来众多的不便。 3.生态建设:一方面可采取植树种草等________措施和修建梯田、修挡土坝等________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四、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答案:(1)1994年。 旅游业已成为西双版纳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2)1994年。 1995年,1997年,2000年。 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速度变慢甚至出现下滑的趋势。(3)近几年周边的州县纷纷建立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西双版纳面临的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旅游景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旅游接待能力较弱等。 (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2)人地矛盾加剧 (3)重复建设突出 1979~2000年,深圳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79~2000年,深圳城市化的发展得益于工业化的发展 B.1979~2000年,深圳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没有变化 C.深圳的城市等级不断上升,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D.1979~2000年,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降低 (2)在深圳城市化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热岛效应 B.雨岛效应 C.噪声污染 D.臭氧层空洞 解析:伴随工业化的发展,深圳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等级不断上升,服务范围不断扩大;1979~2000年,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不断降低。在深圳城市化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空洞。 跨省区域因涉及不同的行政区,其发展必然是所涉及省区共同努力作用的结果,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跨省区域在其发展中的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常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现以我国长江沿江地带为例说明。 (1)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突出: 长江沿江地带与沿海经济带及西部地区构成“H”型格局 (2)长江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明显: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又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带和高新技术产业带,这些经济技术优势通过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辐射。 (3)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发展方面优势互补: [知识拓展]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下图,回答问题。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 解析:对比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该地区的优势条件。对比土地面积,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地价较低;分析资源条件,川渝地区矿产资源、能源等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长江经济带建设体现了国家区域发展的新格局,有政策的支持;分析劳动力状况,川渝地区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