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宝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井井筒自动监测系统.doc

梁宝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井井筒自动监测系统.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梁宝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井井筒自动监测系统

梁宝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井井筒自动监测系统 方案设计与施工组织 煤炭工业济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年月 目 录 1 井筒破坏简述…………………………………………………………………………1 1.1 井筒破坏现状及特征……………………………………………………………1 1.2 井筒破坏机理………………………………………………………………………1.3 井筒监测的必要性…………………………………………………………………2 矿井概况3 测点布置及安装方法……………………………………………………………………4 3.1 副井测点布置……………………………………………………………………4 3.2 安装方法……………………………………………………………………4 4 监测系统.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2 主要技术指标 系统建设的任务、组织和服务承诺.1 任务.2 组织.3 承诺近几年井筒监测系统项目一览表 施工组织设计.1 劳动组织和进度安排.2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系统工程经费预算.1 公共费用.2 副井系统主要仪器及辅助材料费用 1 立项依据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立井冻结段井壁的压力分布与变形演化规律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理论界和工程实践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进行过冻结井壁结构的压力和变形测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国的冻结井筒设计、施工和安全运营提供了珍贵经验。但是,当时的传感器的防(压力)水性能、低温或大变温等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的性能比较差,稳定性差,持续工作时间短;二次仪表的测试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也远不如现在高。再则以往的井筒冻结段的深度多数在200米左右,而且,由于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冻结工艺等方面的因素不同,冻结井壁的压力和变形规律存在较大的差异。正是由于以上复杂原因,至今没有成熟、可靠的有关冻结井壁的变形演化和安全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由于缺乏成熟的或者说完善的理论指导,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大量的井壁破裂事故,为了治理破裂井壁,二十多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进行井壁破裂机理和破裂防治的研究,总结出井壁产生灾害性破坏的主要规律如下: (1)在已破裂的井筒中,采用冻结法施工约占90%;井筒净径在3.5~7.8m之间;井壁厚度在200~1700mm之间。 (2)多数井壁在投产1~3年出现破坏变形乃至破坏现象。 (3)井壁破裂部位均在第四系表土层底部含水层段,也有深入到其下的基岩强风化带内0.5~2.0m的情况。一般破坏段高度1~15m之间。 (4)破裂形态大都呈水平环状,井壁砼剥落掉块,钢筋内凸,破裂处可见渗水、涌水现象,严重的有涌水冒砂现象(张双楼副井);金属罐道弯曲变形,严重影响矿井提升安全;有时井壁出现应力集中释放而快速破裂,伴有巨大响声(田庄主井、童亭主井)。 (5)表土层厚150m以上的已破坏井筒在治理后,发生重复破坏现象(杨村矿的井筒已发生第三次破坏现象)。 (6)井筒第四系松散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变化特征:破裂井筒都穿过第四系深厚表土层,其松散层厚度最薄78.6m,最厚440.8m(淮南潘三西风井);表土层厚150m以上的井筒占85%以上;表土层结构复杂,各层的厚度特别是对井壁破裂起关键作用的底部含水层,在其结构、厚度等方面各矿区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特点是:深部和浅部含水层水位同时下降,致使井筒周围地表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沉。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分析,初步探索了出现种类不同特征下的井壁破坏灾害的主要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这些原因和措施可以归纳为: (1)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冻结井筒破裂原因,提出“抗”、“让”、“减”――井壁破裂的治理和预防技术路线。有不少论文从工程、水汶地质的角度论述了地层过量排水引起地面沉降造成井壁的机制认定了井壁“负摩擦力”产生的原因、计算方法及其危害。 (2) 研究温度变化对井壁强度的影响,认识到变温使井壁与周围土体变形不协调而产生负摩擦力;通过对原状土和冻融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得知土冻结融化后其物理、力学性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应用现代力学理论和热力学理论,分析冻结井壁冻结和融化阶段的土体膨胀、固结规律,探索由此产生井壁附加荷载的机理、井壁破裂的原因及其治理方法。 (3) 利用大型通用结构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了深厚表土中井壁结构的弹塑性数值模拟计算,得到钢筋混凝土井壁破裂的过程、井壁内部应力、应变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了井壁结构与深厚围岩(土)耦合作用机理。 (4) 结合系列破裂井壁加固处理的工程实践,研究了井壁的破裂原因,总结了井壁破裂加固处理经验方法,指出了当前井壁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了卸压槽治理井壁破裂的机理。 (5) 针对两淮地区深冻结井中冻结壁位移过大,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