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自我小测 岳麓版选修4.docVIP

高中历史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自我小测 岳麓版选修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自我小测 岳麓版选修4

高中历史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自我小测 岳麓版选修4 1“玄武门之变”对唐朝产生的影响是(  ) A.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加剧了唐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为李世民控制唐政权扫清了道路 D.加速了唐政权的灭亡 2《贞观政要》载:唐太宗曾经说“(一切重要政务)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与事稳便,方可奏行。”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 B.发展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 C.颁布《唐律》,约法省禁 D.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3唐太宗曾经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B.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C.让庶族地主获得晋身仕途之道 D.实行各民族和睦的政策 4唐太宗认识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广求贤才,知人善任 B.求谏纳谏,从谏如流 C.广兴学校,发展科举 D.去奢省费,轻徭薄赋 5有人曾经作诗赞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中“长策”是指唐太宗(  ) A.慎用刑法 B.轻徭薄赋 C.完善科举 D.重视纳谏 6魏征曾写诗言道“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表达他深感皇帝与他意气相投,因此为国家做事并不计较功名的情志。“魏征”这两个字总是使我们想起唐太宗的(  ) A.勇猛强悍、机敏智慧 B.轻徭薄赋、去奢省费 C.知人善任、兼听纳谏 D.兼容并蓄、博大开放 7贞观时期兼容并蓄、博大开放、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的原因是唐太宗(  ) ①实行开明的政治 ②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 ③努力调整生产关系 ④创立了科举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元年,他驳斥封德彝“于今未有奇才”时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贞观二十一年,他再次重申:“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几乎与此同时,又在《金镜》里总结了“舍短取长,然后为美”的用人经验。唐太宗解释用人必须“舍短取长”时,作了“用人如器”的比喻,是十分贴切的,正如器物不能兼具各种用途一样,人也不可能兼备全才。——《李世民》 材料二 王者用人非难,尽其才为之难。观太宗之责任也,谋斯从,言斯听,才斯奋……——欧阳修 材料三 唐太宗周围的名臣,除少数是元老故旧或皇族皇亲外,魏征、薛万彻等是太宗“昔仇”,马周、戴胄、刘洎、张玄素等出身寒素,屈突通、李靖等是隋朝旧臣,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原为义军或军阀将领,阿史那社尔、契,还有姚思廉、孔颖达、颜师古等学者和欧阳询、阎立本等书画家。这批能干的文臣武将,都为“贞观之治”的实现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象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出唐太宗怎样的用人观点?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欧阳修认为唐太宗是怎样用人的?有何直接作用? (3)指出材料一、二与材料三的关系。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朕之小女,长自闺中,言适远嫁,岂不钟念?但朕为人父母,志恤黎元,始允诚祈,更敦和好……降(嫁)彼吐蕃赞普,即于今月廿七日,朕亲自送于郊。——《大唐诏令集》 材料二 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国蛮,表疏不顺,请发兵讨击之。”太宗曰:“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黩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而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贞观政要》 请完成: (1)材料一表明唐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唐太宗的基本观点和依据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C “玄武门之变”使李世民成为太子,进而为其登基皇位铺平了道路,并使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暂时得以平息,故C项正确,B项错误。 2.A 由材料“百司商量,宰相筹划”等信息可知是三省六部制。 3.A 抓住关键信息“存百姓”对题肢四个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4.A 题干材料“惟在得人”,即重视人才和广招人才。 5.C “赚得英雄尽白头”是指科举制下考取进士科比较艰难的情形。 6.C 可由魏征是著名的诤臣入手分析得出答案。 7.C 科举制是隋朝时创立的,故④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 8.参考答案:(1)唐太宗认为用人要“舍短取长”,使人尽其才。说明了唐太宗在用人方面知人善任。 (2)唐太宗不仅知人善任,而且能对贤才们的优谋、嘉言言听计从。作用:充分调动了大臣“尽其才”的积极性。 (3)材料一、二中唐太宗的知人善任与对优谋、嘉言言听计从,使唐太宗集揽了一大批人才,使唐朝社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解析:第(1)(2)问关键是读懂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如材料一中的“舍短取长”、材料二中的“谋斯从、言斯听、才斯奋”等。第(3)问从唐太宗知人善任的用人观产生的历史作用分析。 9.参考答案:(1)采取了和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