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号.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连加号

数学归纳法暨数环和数域的概念 0.3 数学归纳法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最小数原理及数环与数域的概念,为以后各章学习作些准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次课教学重点是自然数的最小数原理与数域的概念;难点是数域、数环的抽象性. 教学内容 在高等代数中,不少重要命题都依赖于自然数n,大家在中学里学过的数学归纳法往往是证明这些结果的基本又有效的方法.因此,本节将对这一证法再作些认识,并结合具体例子介绍连加号“∑”的使用方法. 定理1(自然数的最小数原理) 自然数集N*的任意一个非空子集M必有一个最小数. 证 因为M≠(,所以有自然数m∈M.显然,在M中不超过m的数最多有m个,即为有限个.于是必有一个最小的数,设为k.于是,对于(x∈M,都有k≤x. ( 注 最小数原理并不是对任意数集都成立.例如, Z就没有最小数.但定理1可稍作开拓:取定k∈Z,令 K={x | x∈Z,且x≥k}, 则用K取代定理1中的N*,结论仍然成立. 由最小数原理可以得到以下的数学归纳法原理. 定理2 (第一数学归纳法原理) 设E(n)是一个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如果 1)命题E(1)成立; 2)假如命题E(k)成立,k∈N*,则命题E(k+1)也成立, 那么命题E(n)对于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 证 设M={m∈N*| E(m)不成立},则定理的正确性只须证明M=(.若不然,则由最小数原理知道M有最小者k.由条件1),则k≠1.于是k(1∈N*.此时,命题E(k(1)成立,但E(k)不成立.与条件2)矛盾.所以M=(,即第一归纳原理正确. ( 由定理2不难证得 例1 证明,…+=(. ( 用连加号∑表示上面的和式,记…+=.注意到1+2+… +n=n(n+1),则例1用连加号∑表示可写为 = . (1) 由最小数原理的注与定理2的证明可见第一数学归纳法原理有如下的简单开拓: 设E(m)是一个关于整数m的命题.如果 1)命题E()成立,∈Z; 2)假设命题E(k)成立,k≥,且k∈Z,则命题E(k+1)也成立, 那么命题E(m)对于所有不小于的整数m都成立. 利用上述开拓易证 例2 设,,(,∈C.则, =+2(++( ++(+),n≥2.(2) ( 使用连加号,(2)式右边的第二个和式可写成.因此,例2的恒等式为 =+,n≥2. 连加号的使用,有时也遇到多重连加号的情形.例如, a1+( a1+ a2)+(a1+ a2+ a3)+(+(a1+a2+(+ an)=; (3) (a11+ a12+( + a1n)+( a21 + a22+( + a2n) +(+( am1+ am2+( + amn)= =. (4) 请注意,(3)式的双重连加号不能像(4)式那样,可以互换左、右连加号的位置. 例3 证明, ()=[n(n+1)] (5) 此例的证明请同学们练习思考. 例4 证明,任意一个凸n边形都可以变形为一个与它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证 这里的n≥3.当n=3时,命题自然成立. 假设对于凸k(k≥3)边形,命题成立.现 任取一个凸k+1(k≥3)边形,如 图4所示,连接,过作的平行 线交的延长线上于,得到凸k边形 ,易见这个k边形与原来的k+1 边形等积.于是,由归纳假设,原来的凸k+1 边形可以变形为一个与它等积的三角形.故命 题成立. ( 类似定理2的证明,由最小数原理还可证得 图4 定理3(第二数学归纳法原理) 设E(n)是一个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如果 1)命题E(1)成立; 2)假设对于任意的自然数m<k,若命题E(m)成立,则命题E(k)也成立, 那么命题E(n)对于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 定理3的证明,请同学们思考证明. 例5 数列 1,1,2,3,5,8,13,( 叫做Fibonacci数列.其递推关系为 ,其中,n≥2. 证明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n=0,1,2,(. (6) 证 将n=0,1代入(6),得到即此时命题成立. 假设对于小于k的任意非负整数m,命题都成立,即 则 uk = =) = =. 所以,命题对于k也成立.故Fibonacci数列的通项公式(6)成立. ( 习 题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以下各题: 1 2 ; 3 注 0.4整数算术请同学们自学,将在第四章中结合多项式的讲授作些串讲. 0.5 数环和数域 高等代数的研究对象矩阵、向量空间、多项式, 常在数域(有时也在数环)上考察.因此,本节介绍它们的基本概念. 定义1 设(≠R(C.若对于任意的a,b∈R,都有 a + b,a ( b,a b∈R, 则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