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比较法之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較法之研究 謝仙進 緒論: 現代學術研究是以科學的方法,針對問題有目的的分析、比較、整理與歸納,以作為問題及政策的參考依據,其中比較法是採用科學研究的方法作有條理、有系統、且客觀的分析比較,以找尋事件的相對原因,以增進研究者對事件的形成與事件的過程加以了解,在實際的運用上,可作為行政或企業的革新或制度改革的依據,是理論與實際並重的研究方法,尤其在教育學的研究發展上,更有著重要的地位。 二、比較法的意義: 比較研究法(comparative method)是將兩種以上的制度或現象,加以有計劃、有目的的敘述,對照、分析、探求、批判,找出其中的異同優劣,並歸納出趨勢或原則,做為解決有關問題或改進制度之參考。約可分為橫面式,縱線式兩種: 比較兩個以上「地區」的教育刖度、問題。其中「地區」又可分為三類:(註二) 1.以國家為地區單位:即比較兩國以上的教育制度或問題,例如中國及美國教育制度的比較研究,日本及法國青少年問題的比較研究,或中、英、法、德、日五國教育行政制度的比較研究等均屬之。 2.以跨國地區(multinational negion)作為「地區」的單位:例如比較歐亞兩州的教育制度、或比較南美州與北美州的文盲問題。 3.以國內地區(intinational region)作為「地區」的單位:例如比較臺灣省與台北市的升學主義問題,或比較華南與華北地區的師生關係。 (二)縱線式的比較研究:(註三) 又稱為「歷史式的比較研究(historical comparative stiedy)是比較不同時期之制度、問題,例如中國秦漢兩代教育制度之比較研究。 (一)人之長補已之短: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在相互比較之中,常可從別處領悟,發現自已的不足之處、作為改進的依據,例如我國在民國五十七年所推行的九年國民教育,即是參照歐、美、日本等國家,並配合我國當時的經濟發展,國情政策需要,經慎重考慮研究後才實行的。 (二)建立學術上的原理原則: 從各地區或時期教育制度或問題的比較研究中,歸納出教育上的原理原則,有助於教育學術的建立與發展。 (三)擴大視野,消除偏見: 所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閱歷多見識廣,可擴大專業見解,破除偏見及偏狹的地方主義觀念,處事更客觀。 (四)促進國際間的了解與和平: 可瞭解別國的制度及其形成的文化、經濟、社會等因素,同時藉合作研究、更能增進國民間的接觸、認識,則必能有助於彼此的瞭解與和平相處。 四、比較法在教育的演進: 旅遊時期: 是初期的主觀觀察法,以出國旅遊在異國生活之見聞,加以記錄、解釋,此期多鬆散,缺乏系統,且末能深入分析,價值判斷不精確,故稱為「非科學時期」(mon-saentific)。 十九世紀,歐洲教育制度興起,各國爭相前往考察,做為借鏡,常以抄襲、模仿為方法,缺乏各觀超然的態度,又被稱為「主觀印象研究」時期。(註四),此期多以改革為目的,代表人物有: 法國古森(Victos cousin),研究並介紹普士教育,做為法國建立初等教育制度之參考。 Matthew Arnold),研討法,德兩國的一般教育及高等教育。 Isaac Kandel)。 M.A.Jullien),曾發表「比較教育學的計劃及初步構想」,提出建立比較教育的建議主要有三項: 設立永久性的組織與人員,從事教育比較研究。 發行比較教育刊物,報導研究結果或發展消息。朱利安的主張為各國接受,並為國際教育合作奠下基礎,朱利安也被稱為「比較教育學之父」。 因素分析時期:(註五) 本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英國人薛德勒(Michael Sadler)韓恩(NicholssHans)、馬林遜(Vernen Mallinson),美國人康德爾(Isaac Kandel),德國人薛奈德(Friedrich Schneider),並一致強調比較研究應重視了解形成各國教育制度的背景因素,例如地理、經濟、文化、宗教、學術、及民族性等。 科學研究時期: 此期在研究的觀念、方法、技術上,都獲得社會科學的助益,重視有關因素的確定,假設的建立與驗證,研究方法與技術更加客觀化、科學化,其代表人物有百瑞德(G.Z.F.Bereday)、候姆斯(Brian Holmes)、諾亞(Harold Jnoah)、愛克斯坦(Max A.Eckstein0)、及金恩(Edmung King)等。而此時期的研究類型。 (1)描述:改革的緣起、目的、內容、困難、程序。2)解釋:從哲學、科學、歷史等觀點說明教育制度後或現象的成因及意義。而比較研究亦由併排比較等步驟組成(註六)。 (1)問題的分析。2)政策的形成。 3)問題描述與相關因素的確定。 4)預測政策可能產生的結果。 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效益,教育乃是一種經濟的投資。 4.教育決策或預測法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