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7古诗两首课件概要1
17 古诗两首 胡令能 唐朝诗人,是莆田(今福建莆田市)人。 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 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 路人( )遥( ), 怕得( )不( )。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选自《全唐诗》 作者:【唐】 胡令能 jiǎo guō wǎn pén gāng pú 自学要求 (1)初读古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图文结合,初步理解古诗,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 . . . . . . . . 头发乱蓬蓬的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年龄小的孩子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掩映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 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 . . . . . . . . . 害怕 向人打听 鱼儿因受到惊吓 而逃跑; 远远地; 应答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却不回答, 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所以不敢回应过路人的问话。 诗文解释 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 侧着身子坐在长着莓苔的河边,身影掩映在 野草丛中。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 招手却不回答,担心说话的声音惊动了鱼儿, 所以不敢回应过路人的问话。 自读诗文 说说:1、那个钓鱼的小孩什么样子? 是坐在什么地方钓鱼的?怎么坐的? 2、当有人来问路时,他有什么表现?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小儿垂钓》是 代诗人 写的。 唐 胡令能 , 。写出了钓鱼小孩子的天真可爱; , 。写出了小孩钓鱼的专心认真。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3《小儿垂钓》表达了诗人对钓鱼小孩的 之情。 喜爱 我会填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你知道叶绍翁吗?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著《四朝闻见录》,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动客情:使旅客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 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诗文解释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 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 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