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之苦闷,真情之畅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羁旅之苦闷,真情之畅发.doc

羁旅之苦闷,真情之畅发   摘 要: 陶渊明在他的仕宦过程中,写下了一些感人身心的“行役诗”。这些诗记录了陶渊明在羁旅行役中的艰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对家人的思念及仕宦生活给他的思想和精神所带来的巨大考验。   关键词: 陶渊明 行役诗 苦闷 真情      行役诗主要是指:游子外出仕宦或者服劳役时自己或者亲人所写的诗歌。这些诗歌充满了游子对亲人的思念,也能够看到游子在外的艰辛。陶渊明生活于东晋末期和刘宋政权的初期,这时期社会动乱,战争频繁,祸乱不止,人民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行役生活和对亲人的思念的矛盾自然会缠绕着陶渊明,尽管陶渊明行役诗的数量有限,却将仕宦的艰辛和亲人的思念紧密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一、行役无停息的苦闷   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时期战乱不断,上层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他们残酷剥削广大的人民,所以官吏的行役也是很繁重的,特别是下层官吏,像陶渊明这样的知识分子,是很难有好的又轻松的职位,既要不断去执行搜刮百姓的任务,又要忍受上层的侮辱和欺压。陶渊明的曾祖是陶侃,虽然并非嫡嗣,但仍然可以有一定的利益享受,这也是为什么他在早期可以不行役,只是在家道衰落之后才外出做官,而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也算上一个中产阶级了。但毕竟无法维系家庭的生活,陶渊明还是走上了行役的道路,他的《杂诗》其十: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沉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庭宇翳余木,倏忽日月亏。   诗中作者交待了时间的逝去和行役的无停息,在行役期间,作者用一个“羁”字形容自己的感受,生活十分拘束,这也是为什么他很少在诗歌中提到官场的事情,他十分厌倦官场,不愿意再提令其心情不好的事情。下句常御、久离、暂羁等词语所表达的情感与曹丕的《燕歌行》中的“念君客游思故乡,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好似一唱一和,耐人寻味。“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绸缪”是妻子的意思,就是诗人在行役的途中仍然在思念妻子。据吴氏年谱,“先生三十岁丧偶”。此时诗人是在怀念逝去的妻子,更增加了丝丝凄怆的情怀,比《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的思妻之情,更加让人感受到陶渊明的真情所在。   二、行役与思念亲人的矛盾   陶渊明出仕与他的家庭经济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在出仕之前生活十分惨淡,“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饮酒》十九)可能正是因为家庭原因,所以陶渊明终于迈出了仕宦的第一步。他在而立之年开始了仕宦的生活,尽管他对这种生活是感到可耻的,却不得不去适应它。他起初“为州祭酒”,这个职位还是不错的,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来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①闲居了五年多,又出来做桓玄的幕僚,后又归隐;大约在晋安帝元兴三年又为刘裕的参军,不久又转刘敬宣的参军;最后一次是为彭泽令。   陶渊明的行役诗主要表达了行役中的苦闷,特别是对亲人的思念,这是自古游子的共性,从《古诗十九首》中我们已经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游子的离别之情。“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我们听到了闺妇游子彼此的心声,这是古今共有的一种感情,它具有普遍性。陶渊明的行役诗,又与东汉末期的游子荡客有着一些不同,陶渊明的诗中具有更多自我,将作者细腻的情感融合在行役之中,直抒仕宦的苦闷和思念亲人的离别之苦。如《杂诗》第九: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日没星与昂,势翳西山巅。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将“羁役”描述为“遥遥”,可见羁役的艰辛,这也是古今游子对仕宦的普遍认识。“一心处两端”更直接地将作者的矛盾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即行役在外,不可避免地将要和家人分开,也就是所谓的“生离别”,只有出门在外的人才能体会。他在离开的时候是“掩泪”,将一个男性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作者又将对世界的思考融合到了文本之中,作者顺流而下,与家人分离的痛苦并没有随时间的逝去而消失,而是愈远愈深。“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陶渊明来到了自己行役的地方,首先想到的是家人的餐饭问题,让人感到一种浓浓的亲情。“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作者在诗的最后希望减少关梁,以至于可以减少行役,作者也因为行役而与家人失去了音信,这令仕宦在外的陶渊明苦闷不已。   三、仕宦和真心矛盾的苦闷   陶渊明既然生存在东晋末期这个时代背景中,就不能脱离时代文化的束缚。陈寅恪先生在他的文化随笔中这样描述陶渊明:“陶渊明保持世传之天师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