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所药品检验现状及建议.docVIP

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所药品检验现状及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所药品检验现状及建议

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所药品检验现状及建议[摘要] 目的 了解县级药品检验工作的现状。方法 对2009年和2010年抽样的448批次药品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检验标准开展药品18项检验。结果 药品18项检验中检出不合格项有性状、薄层鉴别、杂质、水分、浸出物、灰分、重(装)量差异、可见异物共8项,从药品种类看以中药材不合格率高,从抽检单位看越是基层单位不合格率越高,个体诊所最高。结论 提高药监人员素质、增加检验项目及加大监督抽检覆盖面,制定中药颗粒剂检验标准,提高从药人员业务能力和法律意识 [关键词] 药品检验;县级;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3-107-02 2007年3月我所顺利通过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实验室计量认证,取得了药品合法检验资格。依法开展药品18项检验,并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品检验报告书,是我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依据。现对2009年和2010年检验的448批次药品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本人对县级药检工作的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药品样品是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局药品稽查大队抽检的448批次药品,其中化学药品130批次,中成药182批次,中药材(饮片)136批次。其中抽检样品来自药品批发企业25批次,药品零售企业104批次,医疗机构73批次,201家个体诊所的246批次 1.2 方法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法定检验标准开展药品18项检验[1-3]。药品18项检验包括药品的性状、化学鉴别、薄层鉴别、显微鉴别、pH值、相对密度、灰分、水分、浸出物、重(装)量差异、装量、可见异物、溶液的颜色、粒度、溶化性、崩解时限、外观均匀度、杂质 2 结果 药品18项检验中检出不合格项有药品性状、薄层鉴别、杂质、水分、浸出物、灰分、重(装)量差异、可见异物共8项。其余10项均符合规定 2.1 不合格药品类别统计 中药材不合格率高达66.9%,中成药19.8%,化学药为18.5%。见表1 2.2 不合格药品按检验项目统计 药品不合格的共8项,以中药材含灰分最高,达79.4%;杂质64.9%。见表2 2.3 抽样单位不合格药品统计 从抽样单位看,越是基层单位不合格率越高,其中个体诊所高达44.7%。见表3 3 讨论 药品属特殊商品,国家对其采购渠道、储藏及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导致经营和使用不合格药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药品购进渠道混乱;②从药人员法律意识差,对购进药品核对验收不认真;③药品储藏条件差;④从药人员素质差,不能正确识别伪劣药品,如不能识别中药山药、石斛、防己的混乱品、伪品,或杂质超标的药材(饮片),如酸枣仁、山茱萸等;⑤利益驱使或从药人员吃回扣购进低价质劣的药品;⑥使用过期失效、霉烂变质药品;⑦我市农村人口多,个体诊所多达近千家,监督抽样达不到全覆盖。如地市级药品快速检测车每年来我市检查一次还不能做到全覆盖,个体诊所医生存在不一定被抽检和被处罚的侥幸心理;⑧县级药检所药品检验项目仅限上述18项,有的检验项目如含量测定不能做,部分化学药品往往是化学鉴别呈正反应但含量却偏低,这样就使这类不合格药品漏网;⑨中药颗粒剂(供配方用)已广泛使用,其检验标准尚不统一完善,造成监督检验空白;⑩药品造假的手段和方式不断翻新,基层药品检验设施及检验技术不能鉴别造假程度较高的假药 3.1 不合格药品类别 中药材(饮片)抽检136批,不合格率达66.9%,中药材不合格以杂质、灰分超标为主,验收不严格造成;中成药抽检182批,不合格率19.8%,主要原因是保存不当致使包衣片裂片、花斑;化学药品抽检130批,不合格率18.5%,主要是薄层鉴别不合格。另外化学药品抽检比例小,主要原因是检验项目受限,如含量测定不能开展 3.2 抽验药品的来源单位 基层不合格率高,尤其个体诊所不合格率达44.7%,原因是①监督和抽检覆盖面低;②基层药品储存条件不达标 3.3 建议 为提高日常监督检验的科学性、代表性和针对性,力争以最小的抽验成本,发挥最高的监督效能,提高药品检验不合格率,减少假劣药品的流通使用,为科学监督提供技术支撑,本人提出如下建议: 建立一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基层药品检验队伍是加强药品检验工作的基础和保证[4]。通过参加各级和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检测水平;加大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增加计量认证项目,如化学药品的含量测定、紫外鉴别等;购置常用的中药对照品和对照药材,力争检出更多的不合格药品 对药品经营单位严格按照GSP标准管理药品,将“两网”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使供应网、监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