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玉器方面探究良渚文化衰亡
从玉器方面探究良渚文化衰亡摘 要:良渚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关于其突然衰亡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本文结合有关学术研究的新观点,通过对以寺墩遗址为主的晚期良渚文化玉器状况的考察,关联良渚晚期社会的其他特征,从玉器方面入手对良渚文化消亡的原因加以探究
关键词:良渚文化;寺墩遗址;玉器;衰亡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5-068-03
良渚文化是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之一。与同时期中国其他地区史前文化相比,它在文明的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其祭坛、玉器、黑陶、发达的生产力和等级社会的意识形态都让人惊叹。但它在晚期,却突然间快速衰亡。关于良渚文化衰亡的原因,多年来学术界众说纷纭,主要有海侵导致消亡说、洪水灾害说、战争导致衰亡说、良渚文化北迁说、内因说等。笔者不才,从玉器方面谈谈良渚文化的衰亡
一、良渚文化简要的发展历程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环太湖流域,其范围大致为:东到上海,南至钱塘江,西以茅山、天目山为界,北达宁镇地区边缘的长江以南,围绕太湖大致呈三角状。通过碳十四测定,良渚文化的年代距今约为5300年~4000年。但由于资料的缺乏,学界目前对此没有一致的认同。我们目前把良渚文化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
(一)良渚文化早期,是处于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的过渡阶段,主要以张陵山、福泉山一期、庙前、龙南南区、吴家埠等为代表。其器物在早期阶段时还具有崧泽文化的影响,但到后期已日趋成熟,有了鲜明个性,形成了显著独特的文化体系
(二)良渚文化中期,是良渚文明的鼎盛时期,主要以反山、瑶山和福泉山三期等为代表。玉器制作精美,在反山和瑶山大墓中出现了琮王和璧王。这个时期,良渚古国已经出现,社会意识形态和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在中国的史前史中处于相当领先和重要的地位
(三)良渚文化晚期,以寺墩等为代表。良渚文明此时已经开始衰落,玉器数量和品种明显减少,制作工艺简陋,陶器也是如此,石器亦不能与昔日相比,呈现一派衰败之象。但这时的寺墩遗址,却出现了继反山、瑶山后的又一辉煌
从良渚文明的发展趋势看来,良渚文化在早中期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济、政治体系,和以玉为代表的宗教神权体系。在其晚期,良渚文化开始衰落,财力、物力逐渐匮乏,并最终消亡
二、良渚晚期寺墩遗址出土玉器的概况
1973年发现于江苏武进郑陆镇三皇庙村的寺墩遗址,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约900米,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先后经过五次发掘,出土的玉器和其他资料非常惊人,充分显示了晚期良渚文化的发展情况
首先,从玉器的出土情况来看。1973年春,墩东出土琮、璧等玉器30多件。1978年9月,电灌站北低田中出土琮、璧三组,约20多件。1979年9月,墩东再次出土玉璧4件、玉琮1件。[1]南京博物院于1978、1979年两次在墩东、墩北试掘,发现两座良渚墓葬,其中位于墩东上文化层的一号墓有玉器出土。1982年在墩东进行的大规模挖掘,发现了三号、四号两座良渚显贵的墓葬,尤以三号墓为甚,出土玉器100多件,包括玉璧24件、玉琮33件(其中高体玉琮就达27件),[2]是目前所知良渚文化出土琮最多的一座墓葬。1995年,五号墓葬出土玉琮2件、璧2件,还有其他玉器发现。从发掘报告来看,寺墩三号墓葬尤为重要,按反山“三件一套”的规制,该墓葬达到11套,此墓规格之高,可与反山第一等级十二号墓相提并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也应与反山十二号墓的主人相当。该墓的发掘者还指出:“玉璧中一件碎为数块的达21件,而其中的13件又有明显的火烧痕迹;玉琮中为两截或两半的仅5件,也有8件有明显的火烧痕迹……上述这些现象说明在葬地曾举行过某种殓葬的宗教仪式。其过程是:先将死者葬地的头前和脚后各铺上各十余件玉璧,然后放火燃烧,等火将灭未灭时,将死者安放于葬地,再围绕四周放置玉琮,并在头前脚后放置陶器和其他玉器,而将最好的两件玉璧摆放在死者的胸腹之上,最后覆土掩埋。”[3]这种特殊的敛葬仪式也充分表明了寺墩三号墓的不同寻常
其次,从玉器的鉴定报告来看。经过鉴定的33件玉器,除一号墓的1件璧和地层中出土的4件镯、锥形饰、管外,其余28件都出自三号墓,有琮、璧、钺、锥形饰等,其中琮16件,璧9件。经鉴定这 28件玉器都属于真玉,与反山、瑶山大墓情形相似。反山、瑶山、福泉山和荷叶地等墓地出土玉器的鉴定结果表明:“福泉山良渚文化墓葬出土玉器,比诸同位良渚文化的浙江余杭反山及瑶山,总体而论,用玉数量约少一个数量级,质量也有逊色,真玉居多而杂有假玉,甚至大件的琮璧也杂有假玉,不如反山及瑶山的几乎全都是真玉。但比诸亦为良渚文化的浙江海宁荷叶地,则福泉山明显高于荷叶地,后者多数墓用玉仅几件,而以珠管等小件居多,且质量也差,其用玉总量中真假玉约各参半。综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西方建筑设计中装饰设计发展探要.doc
-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影响.doc
- 中西方杂志发展趋势比较.doc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护理体会.doc
- 中西方现代建筑比较探究.doc
- 中西结合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反复发作性上呼吸道感染.doc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探究.doc
- 中西结合治疗职业性黑变病临床报道.doc
- 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系小结石疗效观察.doc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及及生存质量改善相关性分析.doc
- 《1.5 次光学集成光源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 《拉花金鲳鱼加工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 DB4403_T606-2025金融机构碳中和实施指南.docx
- 《科技金融体系构建服务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docx
- 《显微镜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操作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docx
- 行政事业单位土地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 国有企业土地资源资产清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 《拉花金鲳鱼加工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 《生态社区建设与评估导则》编制说明.pdf
- 《光伏电站危险废弃物处置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文档评论(0)